江苏社会面巡防控制能力提升  “两抢”案件大幅下降

02.12.2015  19:02

  中新网南京12月2日电(郭亚楠 通讯员苏宫新)2015年10月10日凌晨,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巡逻警力巡逻至盛泽镇一纺织厂附近时,发现一名身背红色双肩包男子形迹可疑,遂主动上前盘查,后将其带回派出所继续盘问。经查,发现该男子系10月8日凌晨在浙江舟山一渔船上杀死5人后潜逃的重大命案嫌疑人方某。方某的迅速落网,有效检验了江苏公安机关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江苏社会面巡防控制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两抢”案件呈现持续下降态势,2014年同比下降13.8%,今年1至11月又同比下降11.9%。

  专业化 组建多层次巡防力量

  街面犯罪是社会治安的“晴雨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多,江苏各类街面犯罪一度出现多发态势。

  为有效遏制街面犯罪,江苏省公安厅党委经审时度势,决定实施巡防体制重组工程。从2014年开始,各级公安机关根据省公安厅要求,统一组建专业的巡特警力量。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均单独设立了正处、副处、科级建制的专职巡特警机构,在建制级别上,与其他主要业务警种同等,警力以原巡防、特警警力为基础。交、巡警职能分开,交警部门原来专门承担治安巡逻任务的机构和民警,也被调整到巡特警。经过一年多的充实、选拔和调整,目前,全省巡特警警力已达4700多人。

  专业化的巡特警统一负责辖区巡逻工作的规划部署、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考核,负责街面警情的先期处置,负责派出所和地铁、公交等专业公安机关巡逻工作的业务指导。同时,城市、县城镇出入口治安卡口、城区内治安卡点、智能移动卡口车的管理和值守,也全面交由巡特警部门负责。

  以此为契机,各级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做强专职巡逻辅警队伍,将他们的工资、保险等基本待遇纳入财政统一保障,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聘。目前,全省专职巡逻辅警已达4万余人。

  专业的巡防队伍带动盘活了数以十万计的群防群治力量。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创新传统的沿街店铺联防、红袖标治安巡逻等防范形式,依托保安协会将保安员纳入巡防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环卫工人、店铺保安、报刊亭业主等街面从业人员治安信息员建设,全省常态化群防群治力量达17.2万人。

  同时,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打造“巡防处突尖刀”。围绕重点部位防控值守,全面整合巡特警、交警、武警、消防等力量,推进公安机关处突机动队建设,第一时间快速集结、合成作战,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徐州市公安局于今年2月组建了多警种混编的处突机动队,驻守街面开展常态化武装联勤巡逻,对街面犯罪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1至11月,该市接报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3%,其中“两抢”发案数同比下降27.3%。

  以专业巡防队伍为龙头,江苏各级公安机关建立了多层次相互补充、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巡防力量体系,最大限度屯警街面,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治安控制力。据统计,目前常态勤务等级下,江苏全省每天投入1.3万名民警、3.2万名辅警,配备5300辆警车、1460支枪支开展社会面巡防。

  大格局 构筑立体化巡防网络

  江苏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体要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力,全面推进社会面巡逻防控网建设,逐步形成分级设防、联动响应、点线面结合、全时空控制的防控大格局。

  在点上,屯警街面守城区。综合考虑重点部位、治安状况、处警时限、见警时空等因素,统一划分城市巡区,突出政治核心区、人员聚集区、中心商贸区等440个重点部位,按照“1分钟反应、3分钟出击、5分钟解决战斗”的要求,合理配置处突机动队等武装巡逻值守警力,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提升动态管控、快速反应能力。

  在线上,设置卡点堵外围。城市外,各市共调整完善了330个治安卡口、警务查报站,建设了420个警务服务站,遇有紧急情况,随时可以启动“关城门”计划;城际间,全省统一规划布建了100个科级建制的环省、环宁、跨江公安检查站,由交警和巡防警力全天候驻守,同时依托70个高速公路收费站、24个跨江桥梁、渡口、隧道,设置了快速堵控点,紧紧扼住全省主要交通道口;治安复杂区域,配备130个科技装备齐全、信息查询便捷的车载智能化移动卡口,加强查控堵截。卡点之间动静结合、相互呼应,构成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的整体查控防线。

  在面上,三级巡防全覆盖。根据各级巡防力量的职能特点,江苏着力构筑巡特警和专职辅警巡防主次干道,派出所巡逻力量巡防社区小巷,机关民警、武警在重点部位加强性、叠加式巡防的三级巡防格局。巡特警作为常态化巡防力量,固定建制、固定人员、固定岗位,担当巡逻主责。机关民警作为支援力量,经合理编排,根据警情需要,在巡逻力量相对薄弱的区域、路段、时段,和专业巡防力量一起开展联合巡逻。武警抽调专门治安巡逻力量,与巡特警部门开展联勤联巡。社区“红袖标”、“红帽子”等群防群治队伍,则作为重要的补充力量,共同参与巡逻防范。

  此外,在空中,江苏各级公安机关以城市为中心,依托道路交通网络,统一布设了智能高清监控点位7000处,架设高清智能抓拍机、全景摄像球机近4万台,在此基础上配备视频监控值守力量开展视频巡逻,加强对重点时段、部位、区域、人员的监控巡查,与街面巡逻形成双向互动机制,提升主动发现、主动打击能力,还有一些地方探索使用无人机为巡防提供支援,有效弥补警力值守时间、见警覆盖密度上的不足,大大提升了巡防效率。

  各地公安机关不断创新做法,丰富巡防布局。南京市公安局自今年4月以来,在全市重点部位建成12个警务工作服务站,由巡特警大队及派出所巡防警力24小时驻守,主要承担主次干道的巡逻任务,包括武装巡逻、电动车巡逻、步巡等。7月份以来,警务工作服务站已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0多名。

  高质效 打造现代化指挥机制

  为保证巡防工作的高质效,江苏各级公安机关全力打造信息化引领的现代指挥调动机制。

  实行平战结合的扁平化指挥调度机制。在常态情况下,由巡特警部门组织指挥街面巡逻警力、统筹安排巡逻勤务,指挥中心根据警情向巡逻民警下达相应处置指令;发生重特大案事件时,则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街面巡逻警力开展现场处置和查缉堵控。

  勤务指挥室是常态下调动各级巡防力量的“超级大脑”。江苏公安机关着手推动巡逻体制重组工程时,便着力建立信息导巡机制,在各级巡特警部门逐级建立勤务指挥室,打造集指挥调度、警情研判、图像监控、警务督导、值班备勤等功能于一体的巡防工作指挥中枢。

  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公安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将治安形势综合研判情况通报给巡特警部门勤务指挥室,由巡特警部门结合本地和周边情况开展二次深度研判。

  巡特警部门建立街面警情每日研判制度,依托警务基础平台、车辆追踪监控等系统,积极运用“警务大数据”工程建设成果,对人、车、案进行综合分析、查询对比、分析研判,根据治安情势变化和研判结果,及时调整区域性巡防等级,发布针对性巡防指令,确保“勤务围绕警情转、警力跟着警情走”,并根据即时信息做到巡、堵、控联动,点、线、面相结合,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同时,各级巡特警部门勤务指挥室依托电子地图、移动图传、无人机追踪、卫星定位、无线通信等科技手段,实现警力、警车、警情可视化管理,根据警情变化,适时在城市交通道口、治安复杂区域设置一批巡逻控制点,作为巡逻必到点和街面集结点,保证巡逻警力及时到点到位,最大限度提升巡防实战效能。

  今年以来,无锡市公安局以巡特警勤务指挥室建设为载体,积极健全完善“信息导巡、情巡对接、情指联动”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导巡工作机制,推动全市社会面巡防工作不断向深层次发展。1月至11月份,该市专职巡防队伍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400余名,其中通过信息导侦抓获的,占总数的73%。

  此外,省、市、县公安机关建立了巡逻勤务三级检查制度,省厅在重点敏感时期进行抽查检查,市级公安机关通过网上抽查、电台点名、实地检查等实行每日查勤,县级公安机关通过地图定位实时监督、随时检查巡逻民警在岗在位情况。各地公安机关普遍建立了严格的巡逻绩效考核机制,把路面盘查、源头信息采集、巡区侵财性案件压降、发现抓获现行、警情处置质量等作为主要指标,促进民警主动辨疑识疑、主动盘查检查、主动问事管事,倒逼巡防质态提升。

  高质效的巡防工作,让更多的街面治安问题得到现场处置、现场化解,更多的街头犯罪被处置在案发阶段,街面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一批在逃犯罪嫌疑人也被巡防力量精确制导,及时抓获。据统计,仅今年9月以来,江苏全省巡特警就抓获网上在逃人员80余名。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