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质监局抽检充电宝无一合格

19.12.2014  15:03

  充电宝塑料外壳存隐患 最好选购金属材质的

  宋宁摄  

  新华报业网讯 江苏省质监局近日公布的2014年充电宝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报告显示,抽检的60批次产品全部不合格,受检的充电宝普遍存在电池容量虚标、转换效率低等问题。专家提醒,以10000mAh的充电宝为例,正常材料成本就超过60元,消费者选购时千万不要贪便宜。此外,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最好选购金属外壳的产品。

  塑料外壳六成不阻燃金属外壳更安全

  因为充电宝起火、爆炸的新闻时不时见诸报端,所以安全因素也是消费者购买充电宝时非常关注的。标准要求,充电宝的外壳应具有防火能力,要达到规定的阻燃等级。本次抽检的60批次样品中有16批次为金属外壳,本身就不可燃,自然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其余44批次为非金属外壳,经检测有27批次外壳点燃后不会熄灭,没有阻燃功能,占61.4%。检测还发现,充电宝的结构中没有专门的散热通道,但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热,使得内部温度升高,由于锂电池推荐工作温度的上限为60℃,因此高温也是引发锂电池起火爆炸的因素之一。

  本次检测的外壳温度项目虽然全部符合标准要求,但不同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金属外壳产品的外壳温度最高为43.2℃,非金属外壳温度最高则达到了69.1℃。金属外壳在充电宝的结构中能起到散热器的作用,因此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质检专家建议消费者选择金属外壳的产品。

  容量虚标充电次数缩水价格低于60元要当心

  市民奇怪,“为什么我的充电宝容量那么大,却充不了几次电了。”如果你的手机电池容量是2000mAh,那么买个10000mAh的充电宝理论上可以给手机充满5次电,就算有损耗,充满4次应该还有多。可是,很多消费者都反映自己买的充电宝明显没预想的那么给力。

  在此次抽检中发现,有近半数的样品实际容量不达标。在60批次样品中,有26批次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符合率只有56.7%,其中10批次样品涉嫌容量虚标,占所有样品的16.7%,最严重的容量虚标,电池容量只达到制造商明示值的56%,标注为10000mAh的电芯,实际上只有5600mAh。另外,对于特别便宜的产品,消费者要小心上当。质检部门提醒,“比如10000mAh的充电宝,如果是正常的材料制作,光成本就超过60元,如果开价低于60元,消费者就得小心了。”芦艳

编辑: 王高峰、王瑶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