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处村挂钩"帮扶结出累累果实

29.12.2015  11:48

        新华网南京12月29日电(符伟星 陈丰华) “这两年省政府办公厅帮扶工作成效尤为显著,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处村挂钩’机制发挥了强大威力,办公厅前方帮扶队员奋战一线、穿针引线,后方各处室不遗余力、鼎力支持,办公厅与刘老庄干群携手推进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老庄乡党委书记丁卫珍不无感慨地说。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省政府办公厅重点帮扶淮阴区刘老庄乡脱贫奔小康。近两年,省政府办公厅领导批示20多次支持刘老庄发展,并通过自身筹集、部门争取、队里统筹、地方配套等方式落实“处村挂钩” 项目20多个,投入帮扶资金近2400多万元,覆盖刘老庄乡所有村(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到了老区每个角落。

        省政府办公厅作为综合协调机构,没有具体人财物职能,做好帮扶工作是一个挑战。多年来,帮扶实践中办公厅前方队员人单力薄、单打独斗,很多事情协调起来劳神费力,往往还会事倍功半。怎么发挥服务省级机关众多、较为熟悉相关政策的优势?如何举全厅之力,充分挖掘潜能,形成帮扶合力?厅人事处牵头,在广泛调研、征询意见、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处村挂钩”机制应时而生。具体安排是:省政府办公厅29个处室与刘老庄乡10个村和1个种猪场分别结对,几个处室对应帮扶1个村(场),相对固定帮扶关系,并根据变化适时微调挂钩关系。各处室每年到挂钩村(场)调研对接一次以上,帮扶解决实际困难。村(场)平时有困难,可直接找驻乡的办公厅队员反映情况,由帮扶队员先行协调,确有难度的再请相关处室帮助解决。

        当前,苏北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较多,留守乡里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妇幼,从事的生产也大多为稻麦两季耕种。农忙碰上阴雨等恶劣天气,当地农民时常发生不能及时收种,严重影响产量效益。联系农口的秘书四处建议乡里探索土地托管、土地经营入股等形式,实行统一配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配的“五统一”模式,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摊薄种地平均成本。在深入调研、精准测算后,省政府办公厅帮扶队员筹资近200万元,为刘老庄每个村(场)配置各种大型农机具,并指导11个村(场)都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近5万亩耕地的实际需要,省政府办公厅帮助乡里购买了联合收割机、轮式拖拉机、旋耕机、条播机、切草机等30多台套,基本满足了全乡耕种收割需要,还可为周边地区提供专业服务。为保证农机具得到妥善保管使用和长期发挥效益,在工作队的指导下,乡里与各村(场)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这批农机具的产权和收益权归各村(场)所有,但由乡里统一管理调配。

        培植特色高效产业始终是办公厅帮扶的重中之重。近来,国家扶贫办大力倡导光伏扶贫,刘老庄正好有得天独厚的农民居住集中区屋顶资源,完全符合建立小型光伏电站的条件。省政府办公厅队员积极向省有关部门争取光伏扶贫指标和有关专项资金,办公厅专项追加50多万元,最终筹集资金1200万元,在刘老庄红色家园、绿色家园2个小区屋顶建设两个光伏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5兆瓦。去年底红色家园0.5兆瓦项目已先行建成,前10个月就发电50多万度,争取财政补贴后的电价为每度1.2元,年收入有望达到70万元。两个帮扶电站项目年底全部建成运营后,年收入有望达到200万元,可增加所有村(场)集体经济收入和200多户低收入农户收入。该项目完全建在屋顶,不占用任何土地,基本上是一次投入,25年收益,后期维护成本也极低,还可吸收周边一些劳动力就业。同时,省政府办公厅队员帮助争取了11兆瓦光伏扶贫指标,招引深圳能源集团前来投资,在鱼塘、沟渠和屋顶建设光伏电站,既为有关村的大型工程机械提供了业务,又可为乡里带来25年、每年18万元的直接扶贫资金。此外,在机关党委、口岸办、老干部处等协助下,兴建了一批产业及其配套项目,如南营村的300平方米的冷库、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300亩的大棚冬枣园等项目,杨庄、郑河村等 4000多米防渗渠和涵洞项目,同心村的小型灌溉电站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种猪场等4个省关键性工程项目,刘老庄乡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

        公共服务能力是衡量地方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省政府办公厅帮扶工作始终贯穿普惠均衡的理念,力争补齐短板,把兴办社会事业摆在重要位置,想方设法做好相关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两年来,省政府办公厅为11个村(场)安排了一批亟需项目。行政处协调省财政厅,为郑河村美丽乡村项目争取250万元;秘书一处协调省交通运输厅争取补助资金240万元,队里又统筹100多万元,帮助红星、刘皮等7个村建设近20公里农村公路;秘书二处协调省经信委,争取光伏扶贫资金200万元;秘书三处争取3个旅游项目100万元,指导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园成功申报4A级旅游景区;秘书四处协调省农委,帮助刘老庄村争取农民合作社试点项目200万元;秘书五处积极协调为刘老庄中心卫生院争取有关医疗器械;秘书六处帮助协调民政部门,建设刘老庄乡敬老院;秘书七处协调省国土资源厅,帮助调整淮阴区部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此外,省政府办公厅有关处室还帮建了一批公共设施,应急办协调15万元帮助夹树村农民小区绿化和安装监控,新闻联络处协调10万元帮助种猪场建设公共厕所和地下排污管道,督查室、电子政务办争取10万元改造乡司法所改造,人事处、监察室争取24万元为乡卫生院添置巡诊车等基层公共卫生设备,信息处为乡里争取了2个篮球架和4套乒乓球设施。

        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民生大如天。刘老庄百姓的安危冷暖始终是办公厅的牵挂。借助“三解三促”、“三严三实”和国家“扶贫日”活动等载体,省政府办公厅各处室经常深入联系挂钩村(场),对困难群众嘘寒问暖,了解他们实际困难,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这两年国家“扶贫日”前夕,谢润盛、李一宁两任办公厅主任带队29个处室主要负责人到刘老庄乡调研对接,帮难解困慰问,形成良好传统。文电处、综合处一次到杨庄村“三解三促”,慰问困难户万伯建,他上有80多岁老母,下有读初中的女儿,老婆出走,自己头上莫名地长了几个小瘤,因为家里穷不敢去做检查,整天焦虑不安,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家庭失去了希望。走访得知情况后,两个处的负责同志迅速协调乡卫生院,及时帮助检查,发现都是良性瘤,当即为老万免费做了手术,还给他送来慰问金和营养品。万伯建十分感动,连声感谢,重新看到了生活下去的光明。古寨乡后河村留守儿童贾康博,不幸全身大面积烧伤,作为队长单位,积极倡议工作队帮扶队员伸出援助之手,行政处和秘书一处两位队员带头捐助近2000元,在他们的感染下全队捐助2万余元,缓解了患者医药费压力。两年来,办公厅领导近20人次、处级干部160多人次深入各村(场)看望慰问困难户100多户,送上慰问金5万余元。

        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十年来,省政府办公厅挂钩帮扶刘老庄乡,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帮扶抓在手上,真扶贫、扶真贫,坚持“一人不少、一户不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帮扶合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新刘老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刘老庄这个窗口,省政府办公厅深入了解了苏北农村发展现状,为省委、省政府领导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参谋助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