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拟推荐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内容公示

07.05.2015  10:43

      根据《关于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苏科成发[2015]48号)的要求,现将省厅拟推荐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的相关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时间为:2015年5月6日至5月12日。在公示期内,对相关内容有异议的,可向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科技与外事处提出。提出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明提出异议的事实依据、个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和联系方式等。凡匿名异议、超出期限异议的不予受理。
      联系人及电话:姜耀宇    025—86599821

拟推荐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

      一、项目名称: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完成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项目简介: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2007年8月,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建国以来投入人力、财力最大的全国性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专项(项目编码1212010785001),目标任务是对煤、煤层气、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铬、铜、铝、铅、锌、镍、钨、锡、锑、钼、锂、稀土、金、银、硫、磷、钾、硼、重晶石、萤石、菱镁矿28类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利用现状开展全面核查。最终达到“摸清资源家底,构建资源管理新平台,提升资源管理新水平”目的。
      “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属于国土资源部部署的重大工程项目,我省仅涉及煤炭、铁、铜、铅、锌、钨、钼、金、银、磷、硫铁矿、萤石12类矿种。历时五年。 全省投入200余名技术人员付出了辛勤工作,全面完成了12个矿种、214个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创建了矿区核查成果数据库。形成的成果报告有:矿区核查报告128套、单矿种汇总成果报告12套、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与全省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衔接总结报告1套,最终成果报告1套。获得重大技术创新如下:
1、创新技术思路和工作手段。首次全省域系统查明12类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现状。摸清了资源“家底”,对提升储量动态监管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靠数据。
2、全面清理了省储量库中历年勘查、开采和储量统计中存在的矿区范围重叠、储量重复或遗漏统计等数据问题,挤掉了资源“水分”,维护了国家储量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3、新增一批铁、铜、金、银、钨、钼资源储量,估算潜在总价值超过50亿元。盘活这部分资源存量,对延续矿山企业服务年限和稳定职工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4、首次建立了12类矿种的资源储量“品位-吨位模型”。新建“可回收资源储量”概念,测算了12类矿产保有资源储量的可回收资源储量和静态保障年限。科学分析了全省矿业产能变化趋势,对未占用资源储量提出了综合评价、合理开发建议,科学规划出重点勘查区与开发区。
5、创新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和储量动态管理支持系统,实现全省资源储量管理从一维属性数据管理向二维半空间数据管理的跨越。
6、培养了众多以青年人为主的、从事矿产勘查、储量评估、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新生力量,已成为我省地质矿产勘查、储量管理、资源评估等工作方面的技术骨干。
此成果已全面应用于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系统,对“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库”全面更新,准确构建了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平台。另外,项目成果在我省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老矿山周边及深部找矿、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矿业权设置和城市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等方面得到有效应用。
      主要完成人及其主要工作:
      肖书明:项目技术负责,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参加核查技术人员的培训,解决核查中技术难点。主持编写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年度实施方案、各类成果报告,参加部分矿区实地调查,负责项目质量监控、矿区核查成果审查,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的单矿种汇总成果报告部级验收获4个单项优秀、《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矿产资源储量库衔接工作总结报告》部级验收获优秀、《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部级验收获优秀。
      胡福培:项目技术骨干,参加了项目的全过程工作,在数据库建设与两库衔接工作中贡献突出。主持编制南京冶山铁矿、句容九华山铜矿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参与编制10份矿区核查报告;负责全省矿区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审查工作;参与铁、铜、铅、锌、钨、钼、金、银、磷、硫铁矿、萤石11类矿种单矿种汇总成果报告编制,负责附图和数据库部分,经部级评审,获3项优秀。主持编制《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矿产资源储量库衔接工作总结报告》,经部级评审,获优秀;参与完成《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编制,负责附图、图集和数据库,经部级评审,获优秀;参与完成《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汇交工作。
      厉建华: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主要策划者之一。主笔编写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年度实施方案,参与矿区实地调查、质量监控、成果审查,负责项目技术文件管理工作。主笔编写南京梅山铁矿、栖霞山铅锌矿虎爪山矿段、铜井铜金矿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负责煤、铁、铜、铅、锌、钨、钼、金、银、磷、硫铁矿、萤石12类单矿种汇总成果报告初审,部级验收获4项优秀。主笔编写《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矿产资源储量库衔接工作总结报告》,获部级优秀;主笔编制《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部级验收获优秀;负责完成《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汇交工作。2013年2月获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突出贡献奖”
      仲伟福:项目技术骨干,参加了项目的全过程工作,在单矿种成果汇总工作中贡献突出。主持编制镇江韦岗铁矿、谏壁钨钼矿、南京汤山金矿、安基山铜矿、苏州铅锌银矿6份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主持完成铁、铜、铅、锌、钨、钼、金、银、磷、硫铁矿、萤石11类矿种单矿种汇总成果报告,经部级评审,获3项优秀。参与编制《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矿产资源储量库衔接工作总结报告》,负责附表内容,经部级评审,获优秀。参与编制《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负责图集编制,经部级评审,获优秀。
      胡建平:省核查项目办负责人之一,主持策划年度工作实施方案编制,组织矿区核查报告质量监督与检查,参与成果报告审查验收。在全省矿区核查成果数据库与矿产资源储量库衔接工作中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全面更新了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库。主持完成的《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矿产资源储量库衔接工作总结报告》获部级优秀。在构建全新的省级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支持系统,实现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从一维属性数据管理向二维半空间数据管理的跨越作出了贡献。主持完成的最终成果《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通过部级评审,获优秀。
      平立华: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全程参加煤炭资源储量核查工作。从矿区调查与划分到核查报告编制、单矿种汇总成果报告与最终成果报告编制、数据库建设与“两库衔接”等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参与煤炭矿区实地调查、质量监控、成果审查。主持完成煤炭矿区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主持编制徐州龙固、旗山、庞庄3个大型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及其数据库建设,指导完成73份煤炭核查报告。主持完成煤炭单矿种汇总成果报告,获部级优秀;参与编制《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矿产资源储量库衔接工作总结报告》、《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获部级优秀;负责完成煤炭核查成果资料汇交。2013年2月获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突出贡献奖”
      孙中良:项目技术骨干,在完成全省12个矿种、214个矿区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各年度《设计》审查,参与矿区核查前期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并制定单矿区核查方案。组织省级专家组对12类矿种的128份矿区核查报告审查验收,并负责指导报告修改、完善。参与全省矿区核查成果数据库与矿产资源储量库衔接工作,参与《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矿产资源储量库衔接工作总结报告》编制,获部级优秀。参与完成《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通过部级评审,获优秀。
2013年2月获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优秀专家奖”。
      卢祥富:项目技术骨干,在连云港、沭阳地区磷矿资源储量核查中起到重要作用,占本人工作总量85%以上。在资料收集、矿区实地调查、核查报告编制,以及磷矿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中贡献突出。积极配合省级项目办参与磷矿核查质量检查与监控、成果审查。主持编制了连云港新浦、锦屏、陶湾磷矿和沭阳滥洪-华冲磷矿等5份矿区核查报告及其数据库建设,经省级终审,获3个优秀。积极参与全省磷矿单矿种成果汇总。积极参与编制《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经部级审查,获优秀。负责完成5个磷矿核查成果资料的汇交。
      陈振清:项目技术骨干,在全省铁、铜矿资源储量核查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矿区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核查报告编制,以及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主持完成了南京伏牛山铜矿、牛首山铁矿、卧儿岗铁矿和句容西银坑铜矿等多份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及其数据库建设。
      经济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新增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铁1.0亿吨、铜22.5万吨、钼2.6万吨、钨0.13万吨、金446.3千克、银1421吨。初步估算新增的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超过50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
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摸清资源“家底”,有效掌控矿产资源储量省情,提升储量管理水平,对支撑我省经济发展和资源宏观调控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②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支持系统,维护了国家、省级资源储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③培养出一批青年的专业技术人才。
④此成果在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等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知识产权及论文等

      二、项目名称: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
      完成单位:江苏华东地质调查集团有限公司(华东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
院),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本项目为2007年度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属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项目编号为200732020,项目成果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报告》。项目紧密结合矿山企业需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的通知》精神,为矿山企业提供后备资源储量,缓解矿山矿资源危机,稳定就业。
主要技术内容:
(1)南京栖霞山铅锌矿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本项目首次在矿区深部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充分收集分析了以往地质勘查、科学研究和矿山开发成果资料,总结了其成矿地质条件、矿体赋存规律和控矿因素,提出深部矿体主要受石炭系高骊山组砂页岩与黄龙组灰岩之间的Si/Ca界面及其叠加的纵向断裂构造F2控制。
(2)通过综合研究,对成矿元素的分带性和相关性进行了细致分析总结。Pb、Zn、Ag、Au、Cu和Mn六个成矿元素在垂向上存在明显的分带现象;铅、锌、银、铜4种元素具有正相关性,金、TFe和黄铁矿中的硫,具有正相关性。
(3)在综合分析研究以往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由来自深部的含矿热液、源自赋矿围岩的有机流体和地表渗流到地下的雨水组成。
(4)在矿区深部取得找矿突破,揭露到厚大的高品位铅锌矿体,对主矿体的控制深度从-625米延深到-900米左右。
(5)首次在栖霞山矿区采用坑探+通风井+坑内钻探的勘查方案和矿体下盘施工缓倾角多级变径的钻探工艺,不仅保证了地质效果和施工质量,节约了施工费用,而且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投入少,产出高,找矿成果显著:
(1)大致查明了矿区深部矿体的空间位置、形态产状、延伸规模、矿石类型、矿石品位和伴生组分等,对1号主矿体的控制从-625米延深到-900米。
(2)探获新增资源储量为:铅锌矿石量(333+122b)311.5万吨,铅+锌金属量23.78万吨,达中型规模;硫矿石量(333+332)29.1万吨,平均品位37.93%;锰矿石量(333)14.2万吨,平均品位16.89%;铅锌矿和硫矿中可供综合利用的伴生Cu金属量2642.7吨、Au金属量4.36吨、Ag金属量287.31吨。新增资源储量综合评价达大型规模。
(3)本项目共投入勘查经费572.95万元,而新增矿产品潜在价值17.52亿元,可稳定就业人数约1000人。因此,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推广应用情况:
(1)该项目成果已于2011年6月提交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并应用到矿山生产勘探和生产计划中。
(2)该项目成果对老矿山深边部找矿具有重要启示。在充分认识老矿山成矿地质条件,掌握矿床地质特征、矿体赋存规律和控矿因素的前提下,在矿区深边部开展普查找矿,沿矿体延长、延深寻找和控制矿体易于取得较快、较好的地质效果。
(3)栖霞山铅锌矿是宁镇地区的典型矿床,其深部找矿取得突破,指示宁镇地区深部存在第二找矿空间,对宁镇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主要完成人及其主要工作:
      魏新良,项目负责人,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占本人工作总量70%以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统筹管理协调组织,逐步开展和完善项目实施与研究工作,是本项目顺利完成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者,在成矿元素分带性和矿床成因研究方面贡献突出。
      吴志强,项目技术负责人,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以上,带领项目组人员完善技术路线,解决技术难点,保证勘查进度,组织参与综合研究和项目实施,为项目实施和成果创新提出指导性、关键性意见,在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研究方面贡献突出。
景山,地质组组长,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占本人工作总量80%以上,带领地质组人员完成各项地质工作,在资料收集、现场施工、原始编录、资料系统整理、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等工作中贡献突出。在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元素分带性和相关性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桂长杰,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在项目统筹管理和组织协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占本人工作总量50%以上,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找矿突破的取得提供了组织保障,并为技术难点的解决和综合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在控矿因素和成矿流体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戚继荣,水文组组长,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占本人工作总量50%以上。全面负责水工环工作的开展与综合研究,在水工环资料收集、矿区实地调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等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熊东全,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占本人工作总量50%以上,主要负责坑探和钻探施工管理,保障各项探矿工程的顺利实施。参与综合研究,在施工方案调整、钻探工艺改进、矿体圈连和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沈衡,在项目实施和综合研究等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占本人工作总量30%以上。为项目资料的系统收集、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总结提出指导性建议,在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研究方面贡献突出。
      孙国昌,技术骨干,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占本人工作总量80%以上,在资料收集、矿区实地调查、原始地质编录、资料整理等工作中贡献突出,为控矿因素、成矿元素分带性和相关性、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资料。
      曾子华,技术骨干,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占本人工作总量80%以上,在资料收集、矿区实地调查、原始地质编录、资料整理等工作中贡献突出,为控矿因素、成矿元素分带性和相关性、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资料。
      韦德贵,技术骨干,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占本人工作总量80%以下上,在资料收集、矿区实地调查、原始地质编录、资料整理等工作中贡献突出,为控矿因素、成矿元素分带性和相关性、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资料。
      李秋金,技术骨干,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占本人工作总量80%以下上,在资料收集、矿区实地调查、原始地质编录、资料整理等工作中贡献突出,为控矿因素、成矿元素分带性和相关性、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资料。
      经济社会效益
      探获新增资源储量为:铅锌矿石量(333+122b)311.5万吨,铅+锌金属量23.78万吨,达中型规模;硫矿石量(333+332)29.1万吨,平均品位37.93%;锰矿石量(333)14.2万吨,平均品位16.89%;铅锌矿和硫矿中可供综合利用的伴生Cu金属量2642.7吨、Au金属量4.36吨、Ag金属量287.31吨。新增资源储量综合评价达大型规模。
本次勘查新增矿产资源储量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3.67年,新增矿产品潜在价值17.52亿元,可稳定就业人数1000人。因此,本次勘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
(1)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2011年第35卷395-400页,2011.12.28,桂长杰。
(2)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床深部找铜前景,2013年第37卷230-235页,2013.06.28,魏新良。

      三、项目名称:江苏省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建立与社会化应用
      完成单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武汉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项目简介:“江苏省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建立与社会化应用”项目是由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武汉大学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江苏省测绘工程院负责具体实施。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利用GNSS定位技术、精密水准测量技术、现代地球重力场确定理论和方法等新技术手段,建立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确定全省域厘米级的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构建高精度、三维、地心、动态、满足信息化社会需求的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在技术理念、实现方式、服务领域等多个方面,促使现行测绘基准体系产生深刻变革;将传统的参心、局域、静态的测绘基准体系,发展为具有高精度、全地域、动态、三维地心等特点的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以三维、高精度、多功能的定位成果,为“数字江苏”、国土资源管理、灾害监测、城市规划、交通等经济建设提供广泛的空间位置基准社会化应用服务。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包括:
1、研究了省级CORS建设与运行维护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率先在我国建立了均匀覆盖江苏省域的CORS,为省级CORS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指导;
2、建立了集平面、高程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精度三维控制网,同时通过对省内国家级坐标系成果进行了更新,保持了各个时期测绘成果的可用性和连续性;
3、突破了地形影响、精密重力归算、与国家高程基准融合等技术难题,建立了精度优于3cm的江苏省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省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之一;
4、建立了江苏省空间位置基准服务框架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制定了江苏省空间位置基准服务框架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维护方案,实现了对测绘基准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应用;
5、率先在我国确定了省级CORS站的速度场,并通过江苏省大地坐标基准框架和高程基准的动态维护、JSCORS和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的应用,实现了江苏省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的动态维护机制。
      主要完成人及其主要工作:
      徐地保:研究员级高工,项目负责人,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项目的总体策划、组织实施,主持项目的总体策划、体系的建立和各子项的部分项目工作,负责整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李建成:院士,项目技术总负责,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相关关键技术研究方案的制定,攻克厘米级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确定的难题,推动了我国厘米级精度区域大地水准面确定的跨越式发展。
      宋玉兵:研究员级高工,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体系的建设和策划、项目组织实施、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的建立、更新和维护方案的确定,以及动态维护机制的研究;主持完成了《GPS高程测量规范》的研究、起草和发布。
      佟  洞:高工,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GNSS和水准数据的预处理,项目成果的过程质量检验;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过程的控制和相关检验方案的实施及报告的撰写。
      武军郦:高工,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主要完成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中的体系建立、规范化服务和维护的研究,主持完成了CORS系统建设及运维项目试验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的研究、起草和发布。
      姜卫平:博导,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高精度空间位置基准网的技术方案,主持完成高精度空间位置基准网的建立、数据处理与省级CORS站速度场的确定,完成整体项目数据的综合处理和报告撰写。
      王  勇:工程师,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完成空间位置基准数据处理详细技术设计,CORS建设与运行维护的技术方案研究,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的应用推广研究和试验工作。
      李晓华:工程师,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完成空间位置基准相关建设、数据的外业技术详细设计与组织实施,参与完成了服务体系的建设、测试和试验。
      方位达:高工,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空间位置基准数据的收集整理、试验分析和外业测试,完成了相关成果整理和资料提交。
      李铭石:高工,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整体项目检测方案的设计和检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完成了检测报告的撰写和相关项目的验收。
      安艳辉:工程师,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加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空间基准框架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的研制,完成了服务体系平台数据的测试和完善工作。
      经济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江苏省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建立为江苏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测绘基准服务,改进了传统测绘生产的作业方法,拓展了服务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全省测绘行业的测绘服务水平,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 90%以上的测绘单位受益于JSCORS提供的高精度动态测绘基准服务,部分开具应用效益证明的单位累积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自2008年4月起,对网络RTK服务提供、JSCORS数据服务、小区域似大水准面成果应用服务、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转换服务等测绘基准服务内容进行有偿服务提供,将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适用的软件产品和社会化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江苏省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成果的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提供,项目实施和维护单位的经济收入有明显的促进。截至2012年12月,基于本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实现的直接经济收益累计超过3000万元。
2、社会效益: 江苏省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建立与社会化应用的推广中,先后承接国际、国内技术交流、学习数十次,组织了全省、市县成果应用推广培训、技术交流数十场,至2012年底,江苏省空间位置基准服务体系应用覆盖江苏全省所有市、县;在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地质调查、电力规划、海洋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等的相关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江苏省空间基准体系实现了江苏省域内的形变监测,对重点区域进行高频动态监控,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江苏省全省持证测绘单位中,90%以上的测绘单位受益于高精度动态测绘基准服务,全省网络RTK用户一千三百多个,项目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用了许多高新技术方法,应用中完善了相关理论,也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思想。项目成果在同类项目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项目建立和成功运行服务的JSCORS是我国第一个厘米省域全覆盖的GNSS综合信息服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经验值得推广;项目研制的江苏省地方标准《GPS高程测量规范》是我国首部关于GPS测高的技术规范,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研制的±2.5cm似大地水准面,是我国精度最高的省级大地水准面之一,能够极大地降低水准测量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项目率先在我国确定了省级CORS的速度场,研究了基准的动态维护机制,为其他省域动态三维测绘基准的维持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参与并完成了国家测绘行业规范《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的编制,为全国相关单位的CORS运营维护和空间位置基准服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知识产权和论文:
1、论文:
(1)、最新中国陆地数字高程基准模型:重力似大地水准面CNGG2011[J].李建成.测绘学报.2012(10)
(2)、利用Clenshaw求和计算大地水准面差距[J].王建强;李建成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10)
(3)、基于移动原理的拟合推估模型建立区域地壳运动速率场[J]..李冲; 李建成等.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10)
(4)、基于CORS网络的单频GPS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新方法[J].姜卫平;邹璇等.地球物理学报.2012(5)
(5)、顾及非线性变化的地球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的思考[J].姜卫平;李昭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6)
(6)、子网划分在大规模GNSS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姜卫平;赵倩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4)
(7)、基于JSCORS的江苏省现代大地坐标框架的建设与维护[J].宋玉兵; 曹泉根.现代测绘.2009(7)
(8)、基于CORS的公众位置修正方法研究与实现[J].宋玉兵; 彭树标等.测绘通报.2012(10)
(9)、GPS数据处理中IGS站点选取的研究[J].曹泉根;安艳辉等.测绘通报.2009(8)
(10)、对流层延迟对GPS大地高的影响[J].沈飞; 安艳辉.现代测绘.2011(5)
(11)、GPS控制网正常高的精度与可靠性指标评定[J].佟洞; 宋玉兵; 方位达.测绘通报.2009(5)
2、规范:
(1)DB32/T 1223-2008,GPS高程测量规范[S]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CH\T2011-201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S].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3、软件著作权: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江苏省CGCS2000基准转换平台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486636号,登记号:2012SR11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