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20.01.2015  11:46

   省财政大力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

  省财政实行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效衔接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2014年政府预算注重提高公共财政预算编制水平,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注重强化政府性基金项目管理,建立政府性基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统筹使用机制;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将省级所有国有企业纳入预算编制范围;首次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提交人代会审议。

   张家港市明确2015年预算管理改革重点

  一是探索构建全口径预算,按照新《预算法》要求,探索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全口径预算体系,逐步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探索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二是全面打造透明预算。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逐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2015年除涉密部门外,市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公开,第一批公开的10个部门同时公开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

  三是深入推进绩效预算。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强化绩效跟踪和评价结果应用,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政策清理整合力度,结合本市实际,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与财力保障相匹配的财政补偿奖励机制。

  四是严格实行节约预算。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预算,确保“三公”经费实现逐年递减,加大对预算单位行政成本和“三公经费”的考核力度,努力控制行政成本。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

   淮阴区财政局“六举措”强化财政预算管理

  淮阴区财政局以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的有关规定为指导方针,从六个方面强化财政预算业务管理。

  一是完善基础信息资料。进一步完善与预算编制相关的机构、人员、工资、资产等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不断充实基础信息内容,夯实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基础,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二是坚持厉行节约原则。按照厉行节约的要求,努力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严  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建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是加强项目支出预算。按照轻重缓急和财力状况,统筹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涉及法定支出的项目、民生的项目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以及中央和省、市、区要求配套资金的项目优先保证。属于建设和发展的项目,以及部门一般性项目、自身建设项目,适当控制和压缩。    

  四是推进综合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切实加强非税收入收支预算管理,确保部门非税收入预算编制真实、准确、完整。严格非税收入安排支出的审核与管理,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政府性基金收支科目和支出用途细化预算编制,逐步加大综合预算统管力度。  

  五是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加大结转和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做到预算编制、执行“一盘棋”。对执行进度缓慢的项目适当核减预算;对结余和结转资金增加较大或累计规模较大的部门,加大结余和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对一年内不能完成的项目应量力而行,编制分年预算。

  六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努力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节约公共支出成本。

   常州财政:狠抓预算管理深化财税改革

  今年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第一年,随着中央纲领性文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改革的思路、方向和任务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常州财政从预算管理入手,狠抓六个方面,积极推动财税改革稳步前进。

  一是编制“全口径预算”,完善政府预算体系。部署201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时,首次单独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有效衔接。对相关支出,首先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如有不足且必须安排,再通过公共预算安排。加强市级部门除财政拨款以外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其他资金的管理。

  二是健全“预算标准”,提升预算安排规范程度。优化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保障结构,加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单位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明确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范围内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都应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三是加强“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力。严格执行市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减少和规范预算调整事项。8月份,出台《常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通过加快资金审核支付、规范专户管理、加强国库资金调度管理等措施,加快资金支付进度,同时,完善预算编制与结余结转资金挂钩机制,对上年尚有结余未用的项目,本年预算安排不增加,或者按结余金额相应扣减,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规范“非税管理”,提高预算管理完整性。今年下半年,相继出台《常州市财政局关于规范常州市级政府非税收入收支管理的通知》、《常州市级政府非税收入支出预算调整内部操作办法》,明确政府非税收入范围,梳理非税收入支出预算调整操作环节,明确财政各业务部门审核职责,完善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制度。

  五是探索“中期规划”,提升预算管理科学水平。探索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和部门滚动规划管理,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六是公开“预决算信息”,加快阳光化进程。2014年除涉密部门外,常州市级部门(含下属单位)部门预算全公开,选择10个试点部门进行部门决算公开。2015年除涉密部门外,常州市级部门(含下属单位)全面实行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逐步公开政策制定、项目评审、资金分配等决策过程和依据。

   灌南县预算管理巧解“三道题

  今年以来,灌南县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多与少”。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规定,预算编制工作坚持“从严从紧”,严格控制部门和单位一般性支出,正常运转经费按标准核定,项目经费取消“基数加增长”做法,堵住部门与财政“讨价还价”现象,一律只减不增。

  二是“保与压”。坚持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集中财力,保机关事业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保政府机构正常运转,保国家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保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发展。压缩一般支出,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单位申报预算项目,优选好项目,经可行性论证、投资评审后,按轻重缓急顺序来排支出,且年度执行中一律不予追加预算。

  三是“钱与事”。已纳入年度部门预算的项目,做到安排每一分钱,就要干一份事,杜绝要钱不干事的现象。引入激励机制,推行绩效管理,对当年50万元以上项目建立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考核,跟踪问效,对完成效果好的项目,预算将优先安排、重点倾斜,对完成效果不好的,严格控制,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