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擦亮”生态底色 绿色发展标杆更鲜明

09.03.2021  09:22

  中新网江苏新闻3月8日电 题:江苏盐城擦亮”生态底色 绿色发展标杆更鲜明

  作者 丁中明 祁佳

  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这份更新后的《名录》显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湿地有19目53科415种鸟类分布,其中包括大量的珍稀物种。根据新《名录》,这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

盐城黄海森林公园。 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盐城市“生态好、空间大、农业强”的后发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盐城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颁布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探索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盐城路径。保护湿地资源,放大世遗效应,全力争创国际湿地城市,是盐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盐城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到47.53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创建初期的52.75%提高到现在的61.77%;作为全球8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重要补给站,沿海湿地为丹顶鹤、勺嘴鹬、麋鹿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栖息地。

  黄海湿地让世界聚焦盐城,以九龙口和大纵湖两个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里下河湖荡湿地,则成为绿色盐城中亮丽的画卷。

盐城大纵湖湿地。 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2月22日,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该公园位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盐都区。短短几年,大纵湖从“湖面网箱密布,风里裹挟腥味”转变成“湖光水色入眼来,生态和谐鸟儿欢”的美丽景象,这样的转变得益于盐城市积极实施退渔还湖、引江入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湖荡湿地保护工程,仅大纵湖区域共退出围网围垦养殖404户,还湖面积13.6平方公里,完成湖区内拆网、清障、平埂等整治工作,生态系统得到极大改善,水生植被覆盖率95%以上,湖中螺鱼虾蟹资源丰富,大量鸟类在此越冬。

盐城九龙口湿地。 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盐城市瞄准国际标准,全面提升湿地保护水平,通过建立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水源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多元保护形式,逐步建成更加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目前,该市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建有各级湿地公园7个、湿地保护小区46处、其他形式的湿地保护地13处,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前列。

盐城串场河风景带。 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向污染宣战,向顽瘴痼疾亮剑,推动环境保护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盐城世纪公园。 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盐城空气综合指数3.52,位居江苏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位居江苏全省第二;优良天数308天,首次突破300天,位居江苏全省第三。在生态环境部对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月度排名中,盐城5次全国前十,27次江苏全省第一,最好名次位居全国第三,创造了江苏历史上设区市的最好成绩,连续四年获评“大气污染防治优秀城市”。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盐城正在打造“绿色项圈”,为城市添绿留白。2020年,盐城城镇新增改造绿地面积约1837公顷,同时“大手笔”启动建设环城高速圈生态廊道,重点建设“一圈林带、两处示范、百顷整治、万顷良田”,让更多市民享受“生态福利”。生态廊道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的“绿肺”,能有效吸收灰尘和颗粒物,减弱噪音传播,改善市区气候、环境质量,特别是有助于降低市区PM2.5浓度。生态廊道建设将形成持续优化的城市空间格局和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功能,建设生态新盐城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绿色发展标杆更加鲜明。(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