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率先出台水法规指标体系

01.06.2016  19:55

  为水利发展撑起法律保护伞

  本报讯(经济报记者张韩虹)昨日,全国水政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依法治水管水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国各地水利建设的行动指南,为保障其有效实施,江苏不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及专项规划,为全省水利建设保驾护航。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江苏全社会水利投入达1800亿元用于实施水利工程管护、河湖和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防汛抗洪、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并先后制定修订了11部省级地方性水法规和4部省政府规章,60多项配套制度,建立了多层次、相互配套的水法规体系,实现了江苏水利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记者了解到,为编制“十三五”法治水利建设专项规划及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我省遴选南京市江宁区等13个县(市)作为法治水利示范建设单位先行先试,并增加水行政执法基地、执法船艇、执法装备建设等执法投入。此外,我省还运用无人机监控、卫星遥感监测等高科技手段,构建立体化执法网络,并在全省组建水政支队22个、大队182个、中队350个,保障水政监察网络体系覆盖省、市、县及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遏制非法采砂圈圩、违法取水用水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我省依法治理的重点。记者了解到,我省先后建立苏皖、苏沪长江采砂管理协作机制,实行沿线片区定期会商办案。目前,沿江八市已实现水利、公安、海事等执法力量“三联合”执法,并开展“护江行动”、“两湖禁采”、“百湖执法大检查”、“清除湖泊非法圈圩”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促使水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两法衔接”。

  有数据显示,通过连续几年整治以及多波次专项执法行动,我省水行政执法威慑力正逐步提升。近两年全省累计移送水事案件30余件,刑事处理100多人,仅2015年就查出各类水事违法案件3400件。目前,洪泽湖、骆马湖全面禁采已取得显著成效,清除洪泽湖非法圈圩6.9万亩,恢复调蓄库容1亿多立方米,水事管理秩序获得有效维护。

  同时,为扩大依法治水的宣传范围,我省还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打造“高校青年志愿者”、“沿海服务行”等水法宣传品牌,建设水法治文化公园、水法治展览馆等平台载体,并联合省教育厅向全省4020所小学各赠阅10本江苏水情学生读本,普及水知识和依法治水理念。水利部门还利用门户网站公布水雨情、部门预算决算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等水利热点信息,每年还围绕水行政执法、太湖水环境治理等开展10余次网络访谈和“政风热线”等活动,保障线上问题线下答复解决率为100%。

  在全国各省交流讨论时,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尽管目前我省在依法治水管水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区域执法能力尚不平衡,部分地区执法不严、执法缺位现象仍然存在,且全社会水法治意识比较淡薄。为此,我省还将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健全执法体制,严肃查处案件,提升执法效能,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