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江苏清理整改“大、洋、怪”等不规范地名

18.04.2016  10:54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北京、江苏等地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及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等行动,清理整改“大、洋、怪”等不规范地名。

      “威尼斯”在昌平,“罗马”在朝阳,“米兰”在顺义,“纽约客”在海淀……各种洋地名冲击着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京味儿。北京市已经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等普查结果稳定后,一批“大、洋、怪、重”的名字将被清理整改,同时还将恢复一批老地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一位参与地名普查的人士感叹,过去命名的随意性太大,开发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将建筑物名称进行了“不恰当的夸大和洋化”。

      根据工作安排,到今年6月,北京市将完成普查的实施环节,并开始进行检查验收。该活动在江苏也在积极进行,记者从江苏省民政厅获悉,现在起到明年6月,江苏省将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行动,这也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名整治活动。截至去年底,江苏省已调查核实地名达40多万条。

        江苏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苏各地都出现不少不规范地名,比如任意冠以环球、世界、国际、中华等字眼,刻意夸大、超出其指代地理实体的实际。今后,如果开发商要起名“某某国际公寓”,那么,他在地名申报时就必须出具楼盘外销证,只有国家、省级机关、省属企业等可冠以“中华”“江苏”等名称;一些地名标识必须改成汉语拼音标注,“路”必须显示LU,不是ROAD,“街”标注JIE,而不是STREET。此次江苏省范围内的地名整治,首先将对存量地名进行合法性审查,将不合法地名纳入清理对象。

      据了解,在清理整治的同时,将推进地名文化成果的转化开发。鼓励各地编纂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图、录、典、志,拍摄制作地名文化专题片等影视音像作品,开展千年古县、古镇、古村落等地名文化遗产遴选、申报和保护,推动地名文化产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