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企,用什么嵌入世界分工

22.11.2014  13:24

  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实体经济弯道减速

  新华报业网讯  严冬未到,我省一些制造行业、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却提前感受到了料峭严寒。连日来,记者在我省多地采访,真切感受到了当前形势下“江苏制造”特别是民营实体经济强筋健体、提档升级的紧迫性。

  节能灯老师傅另谋生路

  在“节能灯基地”苏南某镇当了二十几年节能灯师傅,朱向民怎么也没想到,眼下竟要另谋生路了。

  “我在的灯具厂生产一直比较平稳,年产U型节能灯管六七十万支,销售近千万。去年开始出现逆转,老板挺不下去了,几天前宣布停产,厂房全部出租。”老朱说,他和200多名职工没了饭碗。

  朱向民所在的镇,鼎盛时有上百家节能灯厂。受LED灯挤压,近年来传统节能灯一泻千里,大部分厂子已关门歇业。

  这样的不幸,不只在一时一地。某县一家知名化纤公司、一家有相当规模的钢铁机械公司相继陷入困境,多家企业如坐针毡。因为相互担保将它们拴在了一起,一旦资金链断裂便可能成为“多米诺骨牌”。

  连云港金典服饰公司总经理王丽萍说,整个毛毯行业,至少有两成企业停产半停产,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

  实体经济的压力,相关指标已有体现。三季度以来,我省工业、投资、消费等指标增幅回落,一些先行指标有所下降。“我前阵子走京广高速到苏北去,看到路上的车流量比以前少了不少。”苏中某发电公司人士说,他们公司4台机组,1台检修,其余3台也只发七成。

  卖1吨钢材不如卖1瓶矿泉水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告诉记者:“过去35年中,靠简单模仿的中国制造嵌入世界分工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了。

  10月,50.8%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延续7月以来的下降趋势,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煤炭、钢材、原油等价格“跌跌不休”。煤炭最高售价每吨800多元,现在跌到了400元左右。基础原材料市场走熊,一个重要原因是实体企业需求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