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摸底革命遗址,留存红色记忆

04.07.2016  09:22

  专家呼吁城市未来规划需确保历史遗址生存空间

  常州张太雷旧居张太雷(1898-1972)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旧居位于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为一座二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江南老式民居建筑,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保存完好。2006年,这里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坐落于盐城市区建军西路126号,原为泰山庙。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庙是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的旧址,1945年8月泰山庙曾遭到严重破坏,仅存残垣断壁。1984年4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泰山庙照原样修复,1986年10月与新四军纪念馆同时对外开放。

  南京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旧址包括梅园新村30号、35号和17号。周恩来住30号,董必武住35号,而17号是代表团外事组、新闻组、军事组、妇女组和八路军办事处所在地。 1946-1947年,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此与国民党政府进行长时间的和平谈判,并举行多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重要声明。

  淮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故居位于淮安市淮安老城区驸马巷7号。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周恩来于1898年3月5日(农历二月十三日)诞生在淮安府山阳县驸马巷内。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当时的淮安县委对故居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地修缮,恢复到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时的原貌,并于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的雨花台。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至1949年,雨花台沦为刑场。数万优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理想,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先驱者的悲壮乐章。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决定兴建烈士陵园。如今,这里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常州瞿秋白故居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宗祠,即常州瞿氏五祠堂之一的庙沿河西宗祠,坐落于常州市城西觅渡桥北堍的庙沿河巷(今延陵西路188号)。1996年,这里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历史缩影,也是开展缅怀先烈、观光游览、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人文之地。近日,江苏省文物局、省民政厅、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以迎接建党九十五周年为契机,正式联合启动对江苏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进行复核,进一步摸清全省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保护利用情况,并对濒危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进行抢修保护工作。交汇点记者黄勇

  历史文化遗址

  被重复登记、多头管理

  江苏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在新民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具有重要地位。江苏保存有大量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包括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或墓地,以及与重要历史活动、重要思想和文化事件有关的各种遗迹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长期重视各类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建立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各类纪念设施。这些纪念设施与革命遗址一起,成为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实物见证。

  近几年来,江苏文物、民政、党史等系统分别完成了对所管理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普查登记,大大改善了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但各系统之间重复登记、多头管理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从此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江苏各类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为各级政府组织所有的占大多数。其次是集体所有、私人所有和社团所有,还有极少部分甚至无权属单位。不同的管理主体和管理系统的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导致存在着重复登记、名称混淆、保护级别差异大等问题。这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情况,还会导致保护规划各异、利用程度高低等问题的出现。

  曾有个别革命遗址

  未经同意被拆除

  2014年4月初,原无锡县县长薛永辉的后人一行50余人,参观了位于苏州冲山的薛永辉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及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薛永辉原名张其楠,无锡洛社镇新开河人,历任新四军无锡独立支队司令、“江抗”四支队教导员、无锡警卫营教导员、苏西县委书记、太湖县委书记、新四军太湖留守处主任等职。参观中,薛永辉的后人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了解了薛永辉从少年立志投笔从戎到投身革命初现才华,从一生征战屡建奇功到鞠躬尽瘁风范永存的事迹。

  无锡人纪念无锡历史人物为啥要跑到苏州去?原来,无锡的薛永辉故居被拆旧建新,取而代之的是薛永辉革命事迹展示室。

  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江苏部分城市由于老城改造和商业开发,个别革命遗址未经同意,就被建设单位随意拆除。

  历史遗址不可再生,拆旧建新的做法让很多人感到惋惜,毕竟逝者生前居住过的地方才是承载逝者灵魂之地,更适合后人纪念凭吊。

  让人扼腕的是,史志部门与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目前还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此,一旦发现或发生问题,史志部门也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专家呼吁革命遗址保护

  应纳入大规划

  近日启动的江苏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复核工作,以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民政部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和党史部门2009年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为基础,由各级文物部门、民政部门和党史部门共同负责,对江苏各市、县(市、区)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进行逐一复核统计,了解其保存现状。

  对亟待抢救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调查还将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确保及时进行抢修保护工作。

  有专家呼吁,保护革命遗址,关键是要将其纳入城市建设大规划,确保其生存空间。在未来城市总体规划中,应明确建设单位不得擅自迁移或拆除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

  采访中,还有党史、文保工作者希望对部分城市已拆除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尽快在原址或易地复建,留住珍贵的红色记忆。

原标题:

编辑: 刘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