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抗战]无锡军民打出抗日根据地

13.08.2015  11:00

  在苏南日伪统治“模范区”,东进新四军扩军建政——无锡军民打出抗日根据地  

  新华报业网讯 近期展出的《抗日烽火在无锡》展品中,有一件抗战文物十分抢眼:那是1941年5月启用的无锡县政府第四区沿蠡乡公所钤记章(见题图右上),这是当年无锡县建立抗日政权的有力物证。

  在建党9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将以往“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提法更新为“苏南抗日根据地”。两字之差,加重了苏南在全国抗日战场中的分量。地处苏南中部的无锡,则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重心所在。

  “当时全国有19个抗日根据地,苏南无锡是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肖根荣介绍:黄土塘打响新四军东进首仗、无锡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新四军第六师师部驻扎锡北等一系列重要史实,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江抗”东进燃星火

  上世纪80年代,无锡博物馆接待了市民陈钟英。他是原中共锡北工委书记陈凤威之子,此行专程捐赠了“江抗”驻锡办事处印章(见题图右下),被列为一级文物。

  上述两枚印章,再现峥嵘岁月。1939年5月,新四军第六团在团长叶飞率领下,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东进,到达无锡梅村后,广泛发动群众、收编地方武装,动员青年参军,打开无锡抗战的新局面。

  “淞沪会战结束后,上海、无锡等地相继沦陷。日军主力向南京、武汉、长沙等地推进,留小股部队驻守交通沿线重镇,这就为我军开辟根据地提供了条件。”江抗老战士施光华说起东进抗日,记忆犹新:“当时苏南农村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地方武装、溃退散兵等势力各据一方,正是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好时机。但蒋介石却规定‘新四军不得出现在沪宁线以东’。为顾全大局,新四军更名‘江抗’东进。

  “无锡开辟抗日根据地是有群众基础的。”无锡市史志办的龚伟认为,大革命失败后,早年加入共产党的一批无锡党员回到家乡,虽与组织失去联系,却成为地方武装的中坚力量,锡北地区的陈凤威部就是其一。新四军东进后,与这些党员恢复联系,将地方武装力量吸纳至江抗。江抗成为抗日火种,在苏南地区燃起燎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