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打造“互联网+社区矫正”升级版

15.04.2016  19:44

    矫务通APP应用、越界自动报警、“手机+腕带”24小时活动轨迹跟踪定位全覆盖……

  3月30日,在苏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大显示屏上,记者看到一张体现全市社区服刑人员实时位置的大地图,地图上活动着一些绿色标记。“这是电子监管器发回的信号,每个绿点都代表一个佩戴着电子监管器的社区服刑人员的位置。”苏州市司法局局长朱正介绍,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其中一名服刑人员的活动轨迹,个人数据也一目了然。

  “互联网+社区矫正平台应用,不仅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日常监管的持续性和实时性以及矫正执法的科学性,同时还缓解了司法行政队伍警力不足等矛盾。”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告诉记者,近年来,省司法厅借助互联网加流程再造,在传统社区矫正工作中不断“触网”,全力打造“互联网+社区矫正”升级版,通过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形成了综合预防、分类管控、信息主导、多元参与的一体化风险防范体系,有效破解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难题,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全方位、零死角。

  制度先行  信息系统管理成风险防控利器

  3月28日,《江苏省社区矫正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出台,为规范全省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使用管理提供了遵循。

  抓住社区服刑人员在评、交、送、管、教、帮、罚等环节的风险防范“关键控制点”,是社区矫正的核心工作。

  作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首批试点省市之一,省司法厅始终坚持以提高矫正质量、减少重新犯罪为目标,2014年以来,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加强实战化、信息化建设,促进精准矫正,江苏率先探索施行了一系列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制度,《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出台,使社区矫正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2015年3月,江苏在总结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等20项制度的基础上,公布了社区矫正“三项清单”,明确刑罚执行权力清单33项、矫正机构责任清单74项、社区服刑人员义务清单16项,将市、县(市、区)司法局和基层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中的权力名称、依据和运行程序进一步规范明确,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据悉,社区服刑人员的16项义务清单中,对其按时到指定司法所接受矫正、接受执行社区矫正宣告、接受分级管理、接受手机或电子腕带定位监管、接受解除宣告等流程作出明确规范,使社区矫正机构全程监管有章可循。

  根据法律规定,社区矫正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然而实际工作中司法行政机关却面临着缺乏执行强制权、人力不足等困难。

  为破解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剧增、监管难度大等难题,从2009年起,江苏积极推动县(市、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用三年时间在98个县(市、区)全部建成信息中心,打造成一线实战平台。信息中心除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外,协调公安、检察院、法院派员,协同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等工作,会同公安机关对脱管脱逃人员进行追逃,缓解了基层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的困难。

  信息主导  大数据带来监管质变

  “我是栖霞区社区服刑人员章某,本周动态密码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下面我汇报一下本周活动情况……”这是3月28日,南京栖霞区社区矫正管理局矫正执法工作者正在回听“南京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监管安全指挥中心”网络管理平台的周汇报电话录音,同时进行“动态密码”抽查考核。如果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密码”回答正确,说明其与司法所联系畅通,处于正常在控状态。反之,则可能处于边缘状态,需列入“预警黑名单”,采取相关措施。

  “管理平台是悬在服刑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双方头上的利剑。平台应用带来了社区矫正管理的精细化。”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厅社矫局局长朱卫民介绍, 2013年省司法厅开始建设省、市、县、乡四级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版,目前已建成含全部在矫人员的各类矫正基础信息、移交衔接、综合评估、分析研判、执法监督、教育帮扶等模块在内的执行和管理一体化信息网络,涵盖信息数据采集和工作流程办理功能。如今,只要登录江苏省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刑人员基础信息查询、实时定位情况核查、现场执法管理及教育矫正等信息即可一览无余。

  今年2月,如皋市九华镇司法所长马建明发现辖区社区服刑人员程某定位手机“越界”。经综合分析,如皋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章广建判断程某白天在酒吧与他人发生口角,可能私自离开九华镇找朋友帮忙报复。于是马所长通过刑罚执行矫务通,“锁定”了程某位置,并将其劝返,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这归功于互联网+社区矫正息化手段。”章广建打开电脑执法监督统一平台复查其“电子围墙”。在该系统中,屏幕地图上一条不规则弧线将程某近期活动轨迹了然呈现,鼠标点击“查看细节”,还可看到其活动的时间地点。

  “通过该系统,结合通话、短信等通信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定位,一旦发现其活动超越规定范围,系统就会及时提示和报警。”章广建介绍,该系统除了上述功能外,还可以给定位人员发送各类短信,对其进行矫正教育。社区服刑人员也可通过短信平台,将个人的问题和困惑发送给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科技强矫  “人防”“技防”齐上阵

  实践中,全省各地坚持向“互联网+社区矫正”要效率、要安全,不断优化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严密监管机制。

  南京、苏州、镇江、连云港等地区通过建立语言管理、视频图像、生物识别考勤、执法记录仪等系统,抓好社区服刑人员报告、居住地变更、外出请销假、教育学习等监管制度的落实,督促社区服刑人员遵守监督管理规定,提高了监管效率。

  无锡、南通、徐州、泰州等市通过运用手机定位、电子腕带、移动矫务通等科技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全天候定位跟踪、实时监控,有效解决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问题,堵住了安全隐患漏洞。

  目前,全省已基本构筑起覆盖市县乡三级网络的“电子围墙”,通过手机定位,可随时核查重点对象的所在位置及生活状态,构建了矫正工作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从“人防”向“技防”的转变。目前,全省重点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率达100%。

  与此同时,江苏还自主研发了集社区服刑人员调查评估、假释评价、衔接交付、监督管理、定位监控、教育矫正、考核奖惩等日常工作为一体的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全省推广使用,成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信息化提升、科学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2013年3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以深入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为抓手,不断打造智能化特殊人群监管平台,实现网上办案、实时监管、信息研判、远程教育,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据了解, 2014年省司法厅下发《关于做好社区矫正手机定位平台和矫务通运行工作的通知》,开展应用培训。目前,全省各地配备矫务通终端3626台。工作人员通过矫务通终端可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实时定位监控,及时对违规事实进行取证和处置;执法人员可将现场图像、音频资料上传至省司法厅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留影留痕;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共享社区矫正信息互通平台,确保每一个执法节点无缝对接。

  “互联网+社区矫正彰显了‘科技强矫’的优势,推动了全省社区矫正机构队伍、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制度规范建设。两年来,全省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持续保持全国较低水平。”省司法厅副厅长张光东表示,下一步将加快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教育质量。

 

    来源:江苏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