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了那么多大桥隧道 为何过江拥堵又成常态?

29.03.2018  21:13

  几十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天堑变通途。发展至今,430多公里长江江苏段上已建成跨江通道14座。然而,眼下江苏省的过江通道已经出现了新一轮“不适应”。

  拥堵成常态现有过江通道捉襟见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江苏过江通道现实状况捉襟见肘,已经显现出新一轮“不适应”。

  2018年清明假期前夕,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通过大数据分析出,4月5日—4月7日,江苏全网高速公路日均出口流量预计将达到292-305万辆,南京长江二桥、江阴大桥、苏通大桥等过江通道和每次节假日一样,又被列入特别拥堵路段。而这三座桥平时交通量就已严重饱和。

  截至目前,这座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已建成跨江大桥、隧道14座,其中有9座在南京,南京以下长江两岸城市间的过江通道只有5个,即苏通大桥、江阴大桥、泰州大桥、润扬大桥和崇启大桥。

  然而,江苏长江两岸联系还存在不便。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作人员表示,从过江交通量的情况来看,江苏省几大过江通道拥堵严重,并且不断加剧,早已超过设计能力,制约了两岸经济联系。

  南京过江通道虽然较多,但随着江北新区发展步伐加快,江北人口越住越多,拥堵日益明显!新华经济分析师采访一批居住江北居民,大家表示长江隧道和扬子江隧道每天拥堵是常态,非常羡慕上海黄浦江的过江通道密度。

  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出行范围在扩大,渴望出行有质量。交通领域专家坦言,群众周末、节假日却不愿出门,特别是害怕过江,主要是因为现有过江交通太堵了。

  当前全江苏省过江通道数量明显不足,新华经济分析师调查发现,无论是服务江苏未来发展大局,还是呼应民众诉求,各界对加快建设跨江通道呼声很高。加密过江通道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促进跨江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密跨江通道适应南北岸融合发展

  新华经济分析师了解到,江苏加密过江通道建设正在抓紧进行中。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面开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力争开工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加快推进常泰、龙潭、张靖、润扬第二通道等过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

  专家认为,江苏沿江两岸交通量构成情况显示,大量沿江两岸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越来越频繁,一段时间内,过江交通压力仍然较大。随着产业分工细化、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必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靠的过江方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

  “关于过江通道密度,跟两岸经济联系程度成正比。”中设设计集团副总裁、综合规划院院长范东涛向新华经济分析师透露,江苏长江岸线430公里,目前规划有44处过江通道,密度最高的区域是南京段,有23处,其中有不少是隧道、地铁过江通道。最近省里在加快推进建设步伐,要求每年至少开工建设一座桥隧,加快长江两岸融合发展。根据省里相关安排,希望2018-2020年3年时间,力争开工十座跨江通道,包括铁路、地铁、公路等跨江通道。

  “一般桥隧建设工期是四年左右。相信再过一些年,在江苏过江会越来越方便。”范东涛说,有人问今后建桥梁好还是修隧道好,以前桥梁造价比隧道要低,现在随着盾构技术日渐成熟,比如说轨道交通造价就可能比桥梁低一些。至于建桥还是隧道,要考虑到日常运营、行车感觉、通航影响,要进行方方面面比较。总体来说,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隧道优势正在逐渐显现。

  今后过江通道的发展,要着眼解决支撑跨江经济融合发展,将过江通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扬子江城市群发展,包括“1+3”其他功能区建设,城市间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都离不开过江通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交通基础设置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发展,要素融合,板块协同,亟待交通先行,不久的将来要形成网络化的交通格局,长江两岸的要素流全面实现南北互通无缝对接,各城市才能更深层次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乃至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