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家庭建设状况调查报告》新鲜出炉

08.12.2014  12:46

为了深入了解江苏省家庭建设的基本情况,今年8月~9月,江苏省妇联组织开展了“江苏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选取了13个省辖市的城乡家庭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31份。11月24日,《江苏家庭建设状况调查报告》新鲜出炉,调查报告显示出了江苏家庭建设的五大“短板”,同时,省妇联针对“短板”提出了四项建议。

   五大“短板”凸显家庭建设迫切性

  调查显示,当前江苏省家庭建设总体状况较好,家庭功能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夫妻关系和代际关系较为和谐,家庭成员勤俭意识较高,参与公益志愿服务的意愿较强,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然而,调查报告也反映出,在婚姻家庭观念、子女教育、家庭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主流婚恋观念受到冲击,现代家庭不稳定因素增多。 调查显示,物质型婚恋观有成为主流的趋势,在2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有44.7%的女性对婚恋节目中的“宝马女”“拜金女”“豪宅女”持认同态度;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被调查者对于婚外恋持宽容态度。

   二是传统性别观念持续影响,两性家庭地位仍不平等。 调查数据表明,在夫妻都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有25.1%的家庭主要由女方承担家务劳动;在家庭教育责任上,女性自己承担主要责任的占86.4%;有36.6  %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

   三是家庭教育需求突出,缺乏系统化专业指导和社会支持。 调查数据显示,教育位列江苏家庭主要开支的首位。在家庭主要需求中,家庭教育咨询位列第一。然而,目前家庭教育还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和社会支持,家庭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相关书籍(58.8%)、听取长辈或过来人经验(47.3%)和家长之间交流取经(39.0%),而有机会参加家教知识讲座的只占11.2%,参加各类家长学校的人仅有9.1%,还有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时间或没精力学习相关知识。

   四是家庭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家庭综合服务发展水平受限。 家庭服务需求由注重物质需求转变为注重精神需求,而当前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家庭的多元需求。调查显示,有38.8%的家庭从未购买过家政服务,购买家政服务的人主要是购买清洁卫生服务(36.6%),比例分别高于看护老人和照顾婴幼儿21.7个和25.7个百分点。对于家庭在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的需求缺口。有87.2%的被调查者赞同建立由妇联主办的以社区“妇女儿童之家”为依托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五是家庭建设总体力度不够,被调查者期待政府在家庭建设领域出台相关举措。 超过90%被调查者支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家庭建设工作格局”“政府以家庭为单位执行税收减免和专项补贴制度”“在相关法规政策中设立父母育儿假满足父母育儿需求”“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当为家庭责任员工建立弹性工作及请假制度”“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当为有家庭责任员工增加育儿和家政补贴”。

   四项建议提升家庭建设水平

  针对已经存在且日益突出的家庭问题,江苏省妇联提出四项建议,以期提升全省家庭建设的水平。

   一是建立适应省情的家庭建设组织保障体系。 鉴于当前家庭建设门类多、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建议由党政部门牵头成立省级家庭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省家庭建设各项工作。

   二是理顺职能做好家庭建设责任分工。 由于家庭建设的内容较广,涉及民政、人社、教育、计生、文明办、妇联、共青团等多个部门,导致政出多门、职能不清、整体推进力度不足。建议以家庭建设领导小组为总抓手,相关部门详细分工,共同承担家庭建设的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

   三是加大物质投入保障家庭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建议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关切家庭的切身利益。通过建立家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将家庭服务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针对家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制定一系列家庭友好政策,为家庭建设提供一个良好且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环境。

   四是制定指导大纲提升家庭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建议在总结家庭建设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省级家庭建设指导大纲,积极推动家庭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要适时建立家庭建设的执行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确保家庭建设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家庭需要。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