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铸意识大堤 稳质量基石

10.02.2015  16:55
 

——江苏深入推进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

 

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必须下功夫狠抓。2014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通过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江苏省全面启动组织及实施了一系列工作,牢抓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全面发挥工程监理作用,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目前,各项工作起步良好,并正逐步向深层次稳步推进。

造房人各尽其责 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

在南京市建邺区中和路西侧的中和村保障房项目现场,一个个“”在项目板底、梁底钢筋保护层及墙体侧面的蓝色表格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表格里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分别标明了两组检测对比数据,此外还有检测时间、结论、人员姓名等信息。“这是项目‘施工自检’与‘监理平行检验’时留下的标识,通过这一举措,强化了结构工程实体检验,落实质量终身责任要求。”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田成说。

南京德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监章西平告诉记者,该公司严格按照质监站的相关规定,对中和村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开展实体检验,避免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据了解,中和村保障房项目占地面积约485亩,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可提供约1.35万套经济适用房,是南京市的重要民生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已经交付,二期、三期在建,四期正处于规划设计、前期审批阶段。“中和村项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公司上下都相当重视,工程质量一直抓得很紧。”南京市奥体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邹华军对记者说,尤其是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制出台后,项目的各方主体对项目的质量安全更是不敢松懈。

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是国家对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也是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的核心内容。江苏省除了全面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到人、负责到底,还建立了书面承诺、永久标牌和信用档案等三项制度,没有承诺书的,一律不予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按照《江苏省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群体性事件、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筑不能正常使用等情况时,建设主管部门将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除了向社会公布曝光之外,还将处以罚款、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处罚。情节特别恶劣的,将终身不予注册;构成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若项目负责人因故离开原单位或已退休,依然要依法追责,仍按照该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目的在于明确建筑工程五方主体的质量责任,提升工程品质与管理水平。“除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外,我们还将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提前到设计阶段,从源头上做好质量把控工作,使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邹华军说,以建筑门窗为例,从门窗材料的选择,到门窗节点的优化,再到施工过程把控,他们都遵循共同商讨、严格把关的原则,确保在源头上不出方向性问题。此外,还对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考核,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参建单位在工程质量上创优争先。

作为中和村项目的施工方,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宏均告诉记者,在施工管理中,劳动力管理是最大的难点。对此,公司一直很注重劳动力队伍素质的提高,开展大量的培训工作,并不断加强动态考核与管理,努力让每个施工工人都形成自己的样板。他认为,当前的质量终身责任制让玩忽职守者难逃法律制裁,有利于切实提升项目各方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拉好先期防护网 严打转包分包、围标串标

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是多年来建筑市场存在的顽疾。为统筹落实好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和江苏省安委会“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在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工作方面的部署,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决定将两项工作合并进行。“从江苏历年的质量安全事故来看,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因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行为造成的。对此,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成立了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专项行动工作组,由分管厅长担任组长,建筑市场监管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政策法规处、招标投标办等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招标办主任何平介绍。

在工作中,江苏不断创新招投标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从源头上遏制建筑市场中的不法行为。苏州率先实行了建设工程招标各环节信息备案与信息发布同步。“我们将公告和招标文件由核查性备案改为告知性备案。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通过招投标平台,提交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资格审查公示等招标信息的同时,同步向招投标监督机构备案,招投标监督机构依法实施备案监督和管理,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提交的备案材料进行审查。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审查意见,要求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及时改正。”苏州市招标办主任王荷娟介绍,潜在投标人或者资格预审申请人在关注招投标平台中各环节发布内容的变化情况后,可以及时按新内容调整、更新制作投标文件或资格预审申请书。

在招投标监管方面,江苏各地正积极放开非国有投资项目依法招标限制,集中力量加强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监管。目前,全省已有8个市、42个县区,共计67%的市县放开了非国有投资项目依法招标限制。同时,江苏还不断创新监管模式,让联动更加紧密。目前,南京已实现了资格预审电子化,取消投标文件纸质归档,实现电子归档;镇江地区规定采用资格预审必须到市纪委备案;阜宁县则建立了标后集中约谈制度、项目审计集体听审制度,实现了工程项目闭合管理。

电子化招标作为招投标工作的有效手段,江苏省历来也尤为重视。目前,江苏国有投资项目施工招标电子招投标率已达到90%,邀请招标项目电子招投标率达到57%;监理招标电子招投标率达到40%;远程异地评标全面启用了省级平台随机抽取、自动通知评委系统,实施效果明显。2014年,江苏电子化招投标标段达19117个,远程异地评标标段为4020个。

围标串标是招投标市场上的顽症,近年来表现更为隐蔽。为打击围标串标,2013年以来,我们扩大招投标信息公开度,全面推行资格后审,改进评标办法,增加入围、价格评审的不确定性,强力推行电子招投标和省级平台的远程异地评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先期就为建筑质量安全拉起了一张无形的‘防护网’。”何平说。

失信者失市场 强化诚信体系建设

在行政管理中引入信用机制,将有效整合资源,形成管理合力,有利于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还会让市场信息更加对称和透明,促进市场主体的诚信自律。住建系统的信用信息反馈应用到工程招投标、行政许可、职业注册等日常监管工作中,还有利于强化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从根本上规范市场秩序。”谈及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杜学伦如是说。

作为被列入首批完成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的省市,江苏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平台将于2015年1月底前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实现实时互联互通,实现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工作目标。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江苏结合各地建筑市场特点,运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了实时更新的“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运用“三库”信息,以“三库”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人员二代身份证电子信息、项目编码规则为数据契合点,按统一标准改造、整合各市级信用平台,由各市级建筑市场监管信用平台实时向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信用平台传输工程项目和诚信信息。“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有助于探索建立‘数字化审批’新模式。从今年1月起,江苏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工程业绩核查、资质动态核查等业务中涉及的相关信息,一律采用部中央数据库、省(市)基础数据库实时数据。同时,将实现‘让数据传输代替群众跑腿’。改变行政相对人多头重复登记同一信息的局面,打造网上‘单一窗口’跨部门信息平台,减少重复的人工处理,保障各项工作的高效、准确。”杜学伦说。

通过建立全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监管平台,江苏还开展了以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建设为主导,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政府监督管理为手段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评价工作,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有效联动,推进全省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使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全面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同时,江苏更加注重信息化平台产生数据的运用。截至目前,13个地级市建设主管部门已完成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数据库和信用考评系统建设,并将信用考评结果与招投标实施关联。在此基础上,江苏将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和人员的信用评价标准,2015年年底基本建成科学、客观公正的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王璇 杨钦

2015年1月26日《中国建设报》专题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