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江苏实践:简政放权,催生发展新动能

23.02.2016  09:43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再取消下放60项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双公示”,所有县(市、区)的市场监管实现“三合一”……今年以来,江苏深化改革接连发力,均涉及同一议题——简政放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高频词,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按照中央部署,江苏一手抓改革方案出台,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地,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成果不断涌现。

  三年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成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坚实基础。江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度超序时、成果超预期,引领经济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政府治理架构逐渐成型,促进大众创业、推动万众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破解“一长四多”梗阻,

  以改革释放新活力

  ——以市场取向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简政放权改革为市场主体清障搭台,放大改革效应、释放改革红利

  2016年1月23日,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讲话中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展望“十三五”发展蓝图,简政放权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靠真抓实干。要推出一批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以市场取向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简政放权改革为市场主体清障搭台,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放大改革效应、释放改革红利。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管得过死,就会抑制经济发展活力,出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间长、盖章多、中介多、收费多、材料多”的梗阻。

  抓住审批、监管、执法三个核心环节,江苏再启简政放权。2013年9月,江苏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起航;2014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实施意见》,构建了“517”的改革顶层设计——建立5张清单、搭建1个平台、推进7项相关改革,确定了江苏转变政府职能的路线图、时间表。三年来,该“”的大力放开、该“”的坚决减掉、该“”的全面清理,改革走向纵深——

  政府“瘦身”效果明显。省级层面在全面取消224项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累计取消下放转移行政审批事项587项,占原行政审批事项总数的60%左右,提前一年多完成本届政府取消下放1/3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省辖市层面提前两年完成减少1/3的目标任务。

  权力“家底”全面公布。2014年底,省级层面公布“5清单1目录”,即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和《江苏省内资禁止投资项目目录》,江苏成为全国首批建立权力清单的两个省份之一。13个省辖市、97个县(市、区)均已建立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比中央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半。

  “瘦身”,政府向市场放权;晒权,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单纯地取消、下放、转移还不够,还要推动审批流程再造,以‘化学整合’提高审批效率。”省编办、审改办主任俞军介绍。

  顶层设计与基层试点融合互动,江苏趟出新路——

  “七图联审”。常州整合市城建、经信、卫生、安监等7个部门的审图职能,实施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项目单位只要向市政务服务中心施工图联合审查分中心报送即可,7项审图总时限由原来的42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

  “多评合一”。镇江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评价、地质灾害、地震安全、节能、碳排放等评估由串联方式调整为并联方式,由单个项目逐一评估改为联合评估,总体周期由141个工作日缩短到50个工作日以内;

  商事改革。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推行“三证合一”,综合登记效能提升70%以上。“一照一码”、前置改后置审批、住所登记条件放宽、资格资质去行政化……在江苏创业办企业基本实现“零门槛”。

  基层创新探索规律、固化经验,推动了面上的制度革新。江苏正在推广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多图联审、多评合一、联合测试、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区域性评估,无锡的“容缺预审”、泰州的“网上审图”、洪泽的“告知承诺制”等新模式也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便利。

  过去一年,全省新注册私营企业户数39.4万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7.3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8%、30.4%,两项指标均列全国第二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挑战,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易,既凸显了江苏经济的韧性与实力,更得益于改革带来的不竭动力!

  与“世界一流”对标,

  营造更优创新创业环境

  ——以营商环境优良国家或地区为标杆,对标找差,让江苏深化改革有了更高参照和更广视野

  在俞军的办公室,有一份报告常放案头——世界银行按年度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该报告对全球189个经济体开办企业、建设施工、获得电力等创新创业必经环节所需要的程序、时间、成本进行了横向比较,是衡量各国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一个客观依据。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传递的信号与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契合。看全国,江苏是经济发达省份,经济体量位居第二,营商环境处于第一梯队;观全球,江苏若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体,经济总量跻身前20强,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置身全球深度考量,更能看清差距、找准目标,保持先发优势。

  对标中,一个细节引人深思——

  上世纪90年代初,苏州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比新加坡还短,新加坡对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做法深入学习考察之后,打包修改了本国相关法律法规,现在的建设项目审批压缩为10个程序26天,单项排名全球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加坡本是师生关系,新加坡的进取精神和改革意识值得钦佩。

  前不久,盱眙县的“中安家天下”房地产项目从申请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只用了42天,比改革前省下近80个工作日。这样的效能仅次于全球排名第一的新加坡,远高于全国270余天的平均水平。

  苏北小县的改革令全省振奋,高效率得益于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去年7月,全国首家建制县行政审批局——盱眙县行政审批局挂牌运行。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权限集中到一个部门,将审批流程置于信息化平台,多让数据“网上走”、少让群众“路上跑”。经国务院同意,南通、苏州工业园区、大丰也开展了此项改革试点。盱眙将21个部门174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环节、层次分别由7个、6个减至3个、2个,申请材料由326件减少至132件,办营业执照最快立等可取。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江苏还推出一系列硬招、实招——

  整治“红顶中介”。江苏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清理方案,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明确的资质资格许可外,其他各类中介机构资质资格一律取消,省级部门文件设定的中介机构执业限制一律取消,不得通过限额管理控制中介机构数量。江苏环亚集团申请新建项目审批,在常州市涉及建设项目中介服务信息平台的20多家符合资质条件环评服务机构中“货比三家”。

[page title= subtitle=]

  清理各类收费。去年元旦以来,我省对小微企业减免5项政府性基金,取消、停征和免征58项行政性收费,惠及约80万户小微企业,减负40亿元。自去年11月起,我省再取消4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暂停征收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为企业减负约36亿元。

  三年来,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改革措施直透基层,改革成果直达百姓。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55%,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同比增长10.6%,占全省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57.1%。

  构建现代治理新体系,

  以政府转职能推动发展转方式

  ——简政放权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更加注重整体构思、统筹谋划,融入新的发展理念

  简政不是减政,放权不是放任。既要放得下,还要接得住、管得好。今年1月24日,代省长石泰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把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向深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循着这样的思路,江苏正在朝着构建“集中高效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现代政府治理架构努力,建设简约、便民、阳光、高效的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剥离审批权限,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由重审批转向重监管,承担事中事后监管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再整合执法队伍,实现了审批、监管、执法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如皋市的行政执法职能和机构曾分布在全市18个部门的26支队伍,推进部门内、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后,全市组建6支综合性执法队伍,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难题。

  不仅是南通,南京、常州、徐州、盐城和昆山、泰兴、沭阳均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国家试点,其余8个省辖市则为省级试点,江苏成为首批在全省范围开展此项改革的省份,获得中央编办充分肯定。

  执法重心下移——

  “三合一”改革到位后,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内设机构总数和局机关工作人员均精简28%,13个省辖市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撤销31支执法队伍,1991名人员充实到基层。改革试点领域的违法问题发生可能和频率明显下降,违法问题总量明显减少。

  检查不再任性——

  江苏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形象地说,就是将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放在一个平台,随机确定谁检查谁,但对同一市场主体的抽查一年内不得超过两次。在太仓,市场监管部门原先一年到企业执法7861次,“双随机”机制建立后同比下降30.4%,执法工作由突击型、粗放型向长效型、精细型转变,营造了和谐的政商关系。

  方式更加多元——

  在分类监管和优化服务上,江苏建立了依据监管和服务责任清单追责、“双随机”抽查、奖励举报、企业信用承诺联合惩戒、严格的监管绩效评估、重大风险监测防控“六大机制”;在综合执法上,以市场监管领域为重点,在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的基础上,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管权责、一个号码管投诉、一个平台管协同、一个中心管检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用等手段。

  从破除审批“当关”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削减公文“长征”,从减少中介垄断到消除执法扰民,简政放权的足迹由点成线,激发了全社会的发展活力——

  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全省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提高到43.8%,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一倍,“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对外投资突破100亿美元;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增强,去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4.59万亿元,年均增长16.2%,民间投资比重达69.7%;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孕育,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8%,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

  “江苏通过简政放权,政府减少了对经济领域的微观干预,将精力更多放在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在全国作出了示范。”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给予高度肯定。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简政放权,凝聚起江苏开启“十三五”发展新征程的活力之源。 本报记者 黄 伟

  央媒记者点评 >>>

  经济大省的自觉与自信

  当创新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谁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为政府权力“瘦身”,取得显著成效。在江苏累计取消下放转移的587项行政审批项目中,可以惊喜地看到,有的是对应国务院要求取消下放,更多的则是省级层面主动取消下放。简政放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越来越成为江苏各地各部门的主动作为。

  近年来,实地采访中深刻感受到,江苏主动优化审批、精简环节、提升服务,典型事例不胜枚举,举措经验比比皆是,体现了经济大省的自觉和自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将“六大发展战略”上升为“七大发展战略”,在新的征程绘就新的精彩。

  简政放权,贵在自觉,贵在行动!江苏党政干部积极主动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凸显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敢作为、善作为。江苏全省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发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动员令,同心协力,开拓进取,一定能够把创业创新抓出成效,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让我们一同为创业创新者添砖加瓦,谱写更加璀璨的中国梦江苏篇章。

  薛海燕(经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