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江苏:奏响建筑绿色发展交响曲
不久前,《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地方性法规顺利通过江苏省政府审议和省人大一审。江苏成为全国率先为绿色建筑立法的省份。一直以来,江苏建筑节能与科研设计工作都紧扣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突出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推进建筑节能市场化等重点,不断强化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制度保障、技术支撑等措施,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引导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江苏绿色建筑数量位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总量的1/4。
奠定政策基石 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率先统一执行建筑节能65%标准;率先全面实施内外结合建筑保温体系,加强建筑分户墙、分户楼板保温;率先在高层居住建筑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率先推广应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率先严格执行外遮阳技术措施,实行“一票否决权”;率先实行居住建筑地下车位按比例刚性配备……在江苏省盐城市,有6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措施在全省率先实施。而该市一跃成为“领头羊”的奥秘,源于其完善的政策措施与不断优化的推进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策应创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工作要求,2014年,盐城市出台了《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超过100项、全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超过50%、争创省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县、区)和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全面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十大工程等发展目标。“绿色建筑是节能建筑的升级版,因此还需要在提升节能标准的同时大力度注入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新的元素。对此,我们十分重视技术政策先导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特别是《实施意见》的出台,大幅度提升了我市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要求。”盐城市城乡建设局科研设计处处长耿一鸣向记者介绍,该市出台了《关于民用建筑工程实施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的通知》等26项技术规定,构筑了一个完整且具有先进性的技术政策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该市研究制订的《盐城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指南》,重点推广实施14项低成本绿色建筑适宜技术措施,使该市自2013年下半年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均达到绿色建筑一星以上标准,市区居住建筑基本达到二星以上标准,比全省规定的绿色建筑标准实现年限足足提前了一年半时间。
在优化推进机制方面,盐城市充分发挥绿色建筑部门联动和闭合管理机制作用。该市规定,规划部门制订土地出让规划要点应当明确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国土部门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将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合同,加强考核管理。同时,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资源,形成从方案、施工图审查到施工现场管理、竣工验收备案环环紧扣的严密把关机制。除此之外,该市还推动绿色建筑由市区向县城、乡镇的区域化发展,注重加强指导城南新区、大丰市和阜宁县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区工作,每季度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半年进行通报交流,建立评审考核专家库,指导示范区绿色建筑工作。2014年,该市共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30个,绿色建筑面积236.2万平方米。
设定能耗额度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求,各地要尽快研究出台能耗限额管理和超限额加价制度,以价格杠杆和市场手段推动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同时要制订地方财政奖励、银行融资等鼓励政策,引导市场主动进行节能改造,促进节能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良性发展。作为试点城市,江苏省常州市自2013年起将全市宾馆饭店、医院及机关办公建筑作为工作重点,分阶段开展相关工作,研究出台了《常州市机关办公建筑宾馆饭店建筑医疗卫生建筑合理用能指南》,有力地推动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为走出技术力量欠缺的困境,该市积极争取部、省支持,采取部、省、市三级联动模式,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开展试点工作。联合工作小组研究制订了机关办公建筑、宾馆、医院等各类建筑基本信息和能耗信息调研表。他们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对宾馆饭店的建筑年代、各区域营业面积、经营情况、客人行为习惯及星级标准要求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普查,完成对该市共计68家宾馆饭店和12栋商场的调查统计,并从机关事务管理局调取了300多栋公共建筑数据。工作组对调研表进行汇总分析,筛选出能耗较高、有节能潜力的重点用能单位,对其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能源审计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工作小组撰写了《常州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研报告》,为各类建筑的能耗水平树立了标杆,也为该市制订能耗限额奠定了数据基础。同时,该市还征求多部门意见,结合具体情况,且充分考虑到用能管理的实际操作性,适当调整了能耗基准线,并请专家多次论证,制订了符合该市实际情况的机关办公建筑、宾馆饭店建筑、医疗卫生建筑用能指南,为指导相关建筑合理用能提供了依据。“我们联合市旅游局、卫生局组织协调相关节能服务公司,对30多栋建筑进行了用能诊断,与13家酒店签订了改造意向书。大量基础工作的开展,使我市成功申报了2014年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市。”常州市城乡建设局科研设计处副处长杨宽荣介绍。在2014年 2017年间,该市还计划实施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68万平方米,实现节能6000吨标准煤,同步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相关政策、管理和技术等配套能力建设,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据了解,除常州外,南京、无锡、苏州等地都扎实做好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分项计量工作。江苏全年共开展建筑能耗统计11845项、能源审计188项、能耗分项计量并上传数据的842项,均比2013年有了大幅提升,为建筑能耗数据分析、制订建筑能耗定额、实施超定额加价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时,确立了5项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和12项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常州市、吴江区被列入节能改造示范区,集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从建筑单体到区域融合
无锡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市区南部,规划人口80万,是无锡高端商务、金融机构、企业总部的集聚区,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2010年 2014年间,太湖新城分别获得国家级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以及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等称号。
太湖新城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从低碳生态规划、能源规划、水资源规划、绿色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入手,提出具体的指标和技术措施,并在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加入低碳生态内容,从生态指标体系中选取部分可以落实到空间管理的指标加入到控规图则中。同时,太湖新城还开展了城市空间复合利用、绿色交通、城市综合管廊、节水型城市、城市绿色照明、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等一系列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
据无锡市建设局总师办黄伟祥介绍,太湖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充分带动了全市绿色建筑的发展。2010年 2014年间,无锡市累计开工绿色建筑项目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建成约200万平方米。
按照江苏省《关于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的工作意见》要求,要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理念和做法,从建筑单体拓展到城乡建设管理全行业、全领域。在此基础上,鼓励区域集成实践,设立绿色生态城区省级示范区,推动绿色发展从单体到区域、从单项技术应用到技术集成应用发展。江苏省积极组织地方申报国家和省级示范项目,通过项目示范,推进全省建筑节能的发展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除太湖新城之外,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南京河西新城、苏州工业园区等绿色生态城区已愈发完善壮大。截至2014年,江苏省共有各类示范项目840项获批,其中国家级示范项目158项,省级示范项目682项,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引导效应。
在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过程中,江苏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陆续出台了《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验收评估办法》等文件,初步构建了一套全过程的管理政策体系。同时,指导各示范区积极制订多项政策,涵盖推动绿色建筑单体发展、绿色生态城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等多项内容,初步形成了上至政府管理、下至行业推动,覆盖全面的政策文件管理体系。
目前,江苏已初步形成了以城市建筑能源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专项规划、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等为代表的、覆盖城市规划建设各子系统的绿色生态专项规划体系。通过在规划阶段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和合理化的规划目标,确立对示范区的后续建设运营,形成明确的技术指导。截至2014年底,全省54个绿色生态城区均已启动或完成绿色生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约160项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专项规划编制。“在推动了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全覆盖的基础上,我们还针对各年度示范区建设实施进度不同,以及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县、区)、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示范侧重点不同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度、不同类别示范区开展点对点的分类指导工作,协助示范区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示范区实施保障机制、推进各类示范项目加快实施,打造了一批技术集成、特色明显、效益显著的绿色生态亮点工程。”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顾小平说,“例如常州市武进区初步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常州金融商务区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南京河西新城有轨电车、青奥村集中能源站、生态湿地等。”
此外,为实现示范区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高效化,江苏还与时俱进地开展示范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综合监管体系研究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申报答辩工作等各项工作,基本建立示范区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化手段提高示范区管理效率和质量。2014年底,示范区信息管理平台已正式试运行。
王璇 高峰
2015年3月2日《中国建设报》专题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