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城管文化造就文化城管

03.04.2015  18:49
 

——访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宋如亚

 

城管部门承担着与城市容貌、城市环境、城市设施和城市秩序相关的大量繁杂的管理任务,对于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其管理内容,尤其是城管执法工作也涉及城市部分人群的利益问题,社会对城管工作存在诸多的不了解和不理解。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城管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树立什么样的城管文化,解决为谁管、怎么管、靠什么管的问题,是广大城管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江苏城管系统2011年开展了“城管文化建设年”活动,引导全省城管工作者通过征文等系列文化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文化建设年”活动,该省城管系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思路,树立起以人为本、城管为民的文化观,并形成了“百姓城管、科学城管、法制城管”三大核心理念,以理念带动创新,以创新引领转型,全力打造全新城管模式,推动了城管系统的转型发展。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宋如亚介绍,所谓“百姓城管”,其基本内涵是“为了百姓,依靠百姓”,回答的是为谁管的问题。城管工作与千家万户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市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城管工作要“听百姓声音、请百姓参与、为百姓服务、让百姓满意”。“科学城管”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回答的是怎么管的问题。城市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多个部门,必须着力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加强科技应用,创新办法举措,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全面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而“法治城管”则是指依法管理城市,回答的是靠什么管的问题。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城管工作应当加快法治化进程,实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标准化、科学化、有序化、廉洁化和高效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宋如亚说,一直以来,江苏都着力于在“城管文化”的基础上规范城管执法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管理社会形象。2005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执法队伍建设标准,并持续开展了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近年来,江苏不断深化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及星级单位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城管队伍、城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效能,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确保做到依法行政、形象良好。目前全省城管系统星级执法队伍比例超过90%,执法效能、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回头看”活动,巩固创建成果,认真总结开展标准化执法模式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执法体系,推进执法过程的透明化、规范化、法治化,提高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大力开展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全面实施岗前培训的同时,还引入群众满意度测评、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评查等方式,努力改善执法行为不文明、执法方式单一、执法矛盾突出等状况。

在此过程中,江苏还不断探索建立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开展城管志愿者活动,其中,南京市成立了南京市城市治理志愿者协会,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计划用2-3年的时间将志愿者队伍扩大到20万人。南通市全市建成城管社区志愿服务站75个,已招募城管志愿者10529名,开展“城管三走进”系列活动。

“城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在一个晚上就能发生根本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全省城管系统要树立“大城管”概念,不是城管人管城管,应该群众管城管,人民的城市人民管,做到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治理。城管工作,最终还是要请百姓评判。”宋如亚说。

王璇

2015年3月30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