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多举措为绿色生态护航

18.04.2016  16:36
        “江苏作为沿海开放型经济发达地区,外来生物入侵形势十分严峻,仅2015年省检验检疫局就截获有害生物2551种、206937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91种、23866种次,同比分别增长31.91%和43.07%。”4月15日是《国家安全法》实施后的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报了江苏口岸国门生物安全及检验检疫部门把关获得的最新数据。
        生物入侵是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影响生态环境最重要因素之一。江苏作为沿海开放型经济发达地区,对外交流频繁。为此,我省多措并举,着力推进“国门安全绿色工程”,加快构建完善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
        严守入境窗口阻击疫情入侵
        “一颗违禁入境种子虽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像截获的水葫芦、石矛这类都是所谓‘超级杂草’物种。”省检验检疫局办公室主任顾惠娟向记者介绍。为此,全省检验检疫系统从国际邮寄物检疫、旅客携带物检疫和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三方面入手,打击植物种子种苗非法进境行为。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省查验进境国际邮件290万件,较前一年增长101.0%,多次截获龙舌兰、龟甲牡丹、银蚕等濒危动植物。在旅检检疫中,我省截获禁止进境物9782批次,发现动植物疫情2356批次。
        与此同时,江苏是进口农产品大省,为保证进口产品的质量,防止夹带的检疫性外来有害生物与进口粮食、木材、羊毛等产品同步增长。我省也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共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191种、23866种次,并在全国口岸首次检出8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时铲除扑灭3种江苏省新记录的外来杂草。
        实施防御体系坚守安全底线
        顾惠娟告诉记者,为提高口岸查验能力,保障国门生物安全防控科学有效,省检验检疫严守国门一线、守卫全省国门生态安全,加强江苏口岸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
        目前,南京旅邮检口岸已在全国首创规范化建设示范口岸,初步实现形象可识别,过程可查询、可追溯、可监督。今年,我省还将建成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全国一流的动植检规范化口岸。同时,持续开展每年3月至10月实施的打击旅客非法携带和邮寄种子种苗为重点的“绿蕾护航”专项行动。
        对非法引进外来物种造成重大危害的单位、个人,对明知故犯或者弄虚作假携带、邮寄禁止进境物的公民,将通过行政处罚力度,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维护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为本土农产品优进优出护航
        “实施安全防御体系,抑制动植物疫情入侵,最终也是为了扶持本土农产品优进优出。”顾惠娟解释到。今年,省检验检疫局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江苏资源性农产品、民生产品的安全引进。目前,我省已拥有17个粮食、种苗、水果指定口岸。为扩充江苏进口市场商品,我省还在不断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水果制定口岸和4个首批水生动物指定口岸等。
        “虽然出口要求极为严格,但我省出口境外的苏州大闸蟹、连云港泥鳅、淮安宠物食品等产业都已在市场上初具品牌效应。”顾惠娟表示,在互联网+时代,省检验检疫部门还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扶持生物医药、生物燃料、植物源性肥料等新兴贸易产业,并汲取无锡水蜜桃、阳澄湖大闸蟹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成功打入香港市场的经验,帮扶农民深挖农产品进出口需求,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定制化服务,实现鲜活农产品优进优出、快进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