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基础教育:对话世界成就卓越

03.11.2014  09:18

  江苏基础教育:对话世界成就卓越

  ——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十年记

      新华报业网讯  10月28日,荷兰教育欧洲一体化平台服务部主任史蒂芬·米尔舒克,带着荷兰15所中小学校长飞到江苏,进行实地的教育考察。他们将参加第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米尔舒克表示,“这个论坛在国际教育界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我和我的同仁们一直期待着参加,这次我们幸运地得到了机会。

  从2005年开始,每到金秋时节,我省都会迎来基础教育界国际交流盛会——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中外名校的校长们在这个论坛上探讨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分享教书育人的智慧。10年的不懈追求使得这个原本区域性的专业论坛,在国内外教育界声名鹊起,被誉为“基础教育领域里的达沃斯”,成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多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江苏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品牌。

  每一次碰撞

  都是教育理念的提升

  10多年前,在素质教育、教育开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际,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应运而生。它以校长为主角,创建与国外同行共享信息,共商交流的平台。“论坛从教育国际化的角度,深入研究探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为我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供了难得机会,也为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曹卫星副省长在第八届论坛上讲到。

  论坛开办之初,全省的中小学都在围着升学率这个指挥棒打转。但传统的班级授课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很难满足素质教育新形势的要求。论坛上,欧美等国名校的校长得知了江苏同行的困惑,把“走班制”介绍给校长们。“走班制”是以个性发展为本,既尊重学生个性自主选择,又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不同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水平。徐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张安义表示,我们的老师、校长几乎每天都在被怎么样转化差生这个问题困扰,“走班制”给了我们新的选择。

  论坛是深度的交流,崭新的教育理念令每个参与者都受益匪浅。来自美国的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校长介绍,他们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江苏省如皋中学校长刘建感慨,我们总是习惯于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喜欢帮助他们把“短处”补上;而美国教育工作者则习惯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把长处发挥到极致。这个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

  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在考核方面,一直是一张卷子定乾坤。在论坛上,校长们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美国中学校长联合会的代表们谈到,他们对学生的考核采取等级制,学生成绩由家庭作业、平日学习态度、课堂作业、学校测试等几部分综合而成,学校测试也随学生所选科目变化。校长们都说,这样多元的教学评价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的矫正我国招生考试的弊端。

  同样,来自国外的校长也被中国的新鲜教育模式所吸引。徐州的很多小学为学生安排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包括汉服、剪纸、脸谱等等。不同社团有各自的博客,扫二维码还可以看到学生作品。一位论坛前夕刚刚参观过这里的加拿大校长说:“我们的课程只考虑到了学生自己的兴趣,而这里可以把传统文化和先进科技融入其中,真是太震撼了!

  论坛是教育智慧的碰撞,它不仅开拓了我省校长们的视野,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跟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同时也让国外的校长们见识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