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均列全国各省区第二位

19.01.2016  10:24

  中国江苏网1月18日讯(记者 罗鹏) 记者今天从江苏省民政厅举行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时期”,全省民政事业费投入1122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通过惠民政策实施、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转化为老百姓口袋中的实惠。

   城乡低保标准全国第二,困境儿童保障扩至25万人

  2015年底,我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583元/月和518元/月,均列全国各省区第二位,较2010年底分别增长72.5%和108%。全省实施医疗救助2772万人次、临时救助170万户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0多万人次。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大力发展,纳入保障范围的儿童由1.9万人扩展到25万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覆盖所有县(市、区)。

   养老床位达58万张,“十二五”期间翻一番

  面对人口老龄化,江苏大力发展养老失业。全省养老床位数达到58万张,比2010年底翻了一番;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70%,90%的县(市、区)已建成虚拟养老院等信息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着力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尊老金、养老服务补贴、困难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免费婚姻登记、惠民殡葬等制度。五年来,全省累计销售福利彩票664亿元,是“十一五”的3.2倍,筹集公益金186亿元,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补充。在连续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估中,江苏获评“七星级慈善城市”、“百强慈善城市”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新建或改扩建民政项目1.3万多个,投资318亿元

  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新建或改扩建民政项目1.3万多个,累计完成投资318亿元,省级建成了老年公寓、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等示范性设施,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所有市、县均建有政府主办的示范性养老机构、综合性福利中心、儿童福利设施、救助管理机构,11个设区市建成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全省民政公共服务条件显著改善。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十二五”期间,我省确定了5大类18条48项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建设指标,成立了现代民政研究院,经过两年的实践,成功创建了38个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发布了现代民政建设蓝皮书,形成了有概念、有指标、有实践、有考核、有总结的现代民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