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江苏受污地安全利用率超90%

06.12.2020  17:01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十三五”以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累计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超百项,受污地安全利用率超90%。

  行走在冬日的徐州金龙湖口公园内,可以看到不少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宕口,如今已经披上了高低起伏、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绿装。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废弃的、土地破坏严重的采矿场。今年52岁的徐州人蒋计东,之前就在附近的矿上干活。老蒋回忆道,当时车辆来来往往,尘土飞扬,附近的老百姓也不大敢开窗户。

  “黑、脏、乱”曾是徐州过去的真实写照。除了千疮百孔的宕口,徐州还有约42万亩采煤塌陷地。转型,箭在弦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徐州加强生态修复、治理与建设,“石头缝里种森林”,90%的宕口成为各具特色的公园。同时,对采煤塌陷地进行分类改造,按照“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游则游”的原则拥抱“山水”,为城市新添大小上百个湖泊、湿地和景观区。

  徐州市贾汪区民宿创业者刘艳军说:“真正体会到了,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道理。我们目前安置了300名村民在这里面进行就业。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吸收500名村民就业。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的“华丽蜕变”是江苏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新方法、新技术,并取得良好成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省先后立项实施了江苏省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耕地质量提高与污染防治研究等63个项目,重点在全省开展了9000余亩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示范,实现了修复生态、消除地灾隐患、盘活土地资源的“三赢”。其中,南通海门凤阳村通过荒地治理及土壤改良,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余亩,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十三五”以来,省以上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资金51亿元,累计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超过100项,数量和规模全国领先。多措并举下,目前,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总体安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9%,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初步核算达到90%以上。(郭奉铭 王尧 冯水清)

  原标题:“全面小康 追梦之路”调研行 江苏创新生态修复机制 “十三五”期间受污地安全利用率超90%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