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去年未发现疫苗质量事故 严重异常反应为17例

26.04.2016  10:37

  疫苗安全事关亿万群众的生命健康,然而近日曝光的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却严重影响了百姓对疫苗质量安全的信心。日前,国务院公布并施行了《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要求严格疫苗监管,规范接种行为,坚决保障疫苗接种安全。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江苏去年未发生疫苗质量事故,全省接种疫苗2450万剂次,严重异常反应为17例。十三五期间,江苏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有望全部纳入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

  现代快报记者 刘峻 综合新华社

   取消疫苗批发环节

  让非法疫苗商贩无可乘之机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中国医药工程设备协会会长顾维军认为,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暴露出第二类疫苗流通链条过长,处在整个链条上各个节点的疫苗批发企业、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层层加价,流通过程牟利空间巨大,链条上各相关方参与非法经营疫苗的利益驱动明显,使得非法疫苗商贩很容易获得“可乘之机”。

  为此,条例规定,取消疫苗批发企业经营疫苗的环节,明确将疫苗的采购全部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第二类疫苗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在平台上集中采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

  “简化了流通环节,有助于对第二类疫苗流通进行监管。”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华琳说。

   全程冷链“不断链

  可以更简单判断疫苗是否有效

  条例强化了疫苗全程冷链储运管理制度,明确配送责任,强化储运的冷链管理,要求疫苗储运全过程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部分疫苗还应加贴温控标签,同时在疫苗接收环节增设索要温度监测记录的义务。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郑景山看来,这不仅从疫苗生产供应的源头,也从疫苗使用端规范了各自对于疫苗冷链溯源管理的要求和责任,从而使疫苗的全程冷链管理有了多角度的保障。

  郑景山说,疫苗温度控制标签是一种能够从运输到储存再到接种全程实现冷链监测的工具,通过肉眼可观察的颜色变化,来显示疫苗是否处于有效的冷链状态或经历了过度热暴露,能使受种者在受种前可以很简单地判断出所接种的疫苗是否处于有效冷链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