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再出招鼓励组建“医联体”

26.09.2015  10:28

  “医联体”内部组建医学影像中心,检查互认

  

  昨天,江苏医改再出新政,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推进纵向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下面简称《意见》),鼓励各地大、小医院组建“医联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记者发现,未来,医联体内部将组建医学影像中心,检查互认,减少重复检查,预约转诊病人将优先诊疗、住院。

  医联体是什么?

  大医院牵手小医院

  根据《意见》,记者发现,医联体一般按就近及属地原则,发展紧密型或松散型医联体。为此,政府将鼓励各地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探索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建立集团化、托管型、技术协作型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鼓励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按县域、市区、市域、省域逐级、分片组建纵向医联体。

  其中,在县域,以县级公立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龙头,探索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以县管乡、以乡管村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在城市市区,以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龙头,以纵向医疗资源整合为重点,每所三级公立医疗保健机构与若干区级医疗机构、康复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联合;也可通过与区政府的“院府合作”模式,划片包干,建立紧密型或松散型医联体。在市域,三级公立医疗保健机构在已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基础上,通过对县级医院托管、成立医疗集团等多种形式组建医联体。

  对患者有啥好处?

  组建医联体内部医学影像中心

  记者注意到,医联体政策一旦实施,将带来一系列就诊利好。

  根据《意见》,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系统将形成互联互通,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上推”和电子病历核心内容“下传”。开发和运用统一信息平台,建立心电、影像、病理等远程诊断中心。

  同时,紧密型医联体应探索实行大型设备资源整合,积极组建医联体内部医学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等,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共享范围,减少重复检验检查。

  预约转诊病人优先诊疗、住院

  在医生看病上,《意见》明确,由医疗机构派遣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执业的,无须办理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手续。

  医联体内部上下机构间要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引导患者自觉自愿配合,实行畅通的双向转诊。对上级医院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以及病情稳定的其他恢复期(康复期)患者,应当转至医联体下级医疗机构治疗、康复。医联体内部各单位要明确双向转诊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设立通讯渠道,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诊疗、住院,逐步提供转诊入院时的志愿者引导服务、先诊疗后结算的便捷服务。

  基层可以用基药外药品

  在患者关心的药品使用上,将探索以医联体统一联合方式,按有关规定与入围企业进行价格谈判,确定采购产品及价格。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要满足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用药需要,适应专科、专病患者和康复期(恢复期)患者下转需求,为基层就诊、转至基层治疗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供应保障。

  此外,《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特色科室建设、慢性病防治、疾病康复治疗以及辖区群众的实际需要,按通用名不超过10%、销售金额不超过15%的比例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外、医保和新农合目录内的药品。

  未来咋就诊?

  七成患者看病将在社区首诊

  医联体建成后,未来的就诊格局将会发生改变。根据《意见》,2015年在城市和县域开展医联体建设试点;2017年,各地建成多种形式、有序运行的医联体,确保辖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医联体,努力实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0%以上,力争达到65%;居民两周患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率达到70%。

  省卫计委表示,此举是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而制定的,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记者戚在兵

编辑: 刘 明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