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超额完成

19.04.2015  11:15

  15日—17日,国家考核组到江苏检查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据核定,去年国家下达和省里主动化解与淘汰121个项目,涉及14个行业,其中国家项目19个,均已按时超额完成任务。其实,去年江苏化解和淘汰的项目远不止这些,在新一轮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一时阵痛,

  腾出土地空间环境容量

  镇江西南片区位于丹徒、句容、润州的交界地带,一度“靠山吃山”严重污染环境,这两年下决心调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江苏远东水泥位于句容,公司的水泥立窑纳入了去年淘汰计划,主要设备已拆除。虽已停产多日,但走在厂区仍是“风尘仆仆”,脚踩下去扬起一阵灰。“即使没有纳入国家淘汰计划,企业也会主动淘汰。”该公司负责人张春根透露,土地腾出来后将洽谈新型建材项目。

  在离远东水泥不远的地方,生产铅酸蓄电池的镇江德力电池科技同时纳入去年淘汰计划。目前生产线全部关停,现有厂房、生产线将全部拆除,安置好原有工人后,企业负责人将转型从事电池贸易工作,厂区52亩土地将由市里统一规划,建设文教创意产业园区。

  国家考核组在苏期间,还前往南京、常州、无锡检查了3家钢铁企业,带队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肯定了江苏的工作。常州华夏钢铁整体淘汰后,厂区由当地土地收储中心收购,重新规划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南钢集团主动提高标准,淘汰不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设备,包括炼钢厂3座35吨转炉、焦化厂2座4.3米焦炉设施。

  拆除设备可不是个简单活,对安全环保的要求极高。南钢技术人员介绍,残留在化工设备内的危险废弃物和废水处理增加了拆除难度,造成工期比原计划延长。拆除后的设备分三类处置,一是废钢再利用,二是仍有使用价值的关键设备作为备件,三是有色金属回收出售。据测算,全省121个项目化解淘汰后,可节能55.8万吨标准煤,减排COD1.25万吨、二氧化硫0.27万吨。

  转型倒逼,

  淘汰不再盯住财政补贴

  其实,按照国家层面的相关产业政策和标准看,江苏的落后产能很少,但按照自身发展实际,仍需主动提高标准加大力度淘汰相对低端的产能。

  为提高企业积极性,我省对完成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项目给予一定奖励,去年的奖励额度提高到1亿元。省经信委相关人士坦言,前几年,大家都盯着为数不多的专项资金,最近两三年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

  最近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南京近3年累计关停并转609家“三高两低”和化工生产企业,今年将全面关停单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和设计寿命期满的30万千瓦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苏州“十二五”以来淘汰、关停落后企业1285家;镇江今年将关闭26家化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0家,西南片区和谏壁片区3年内关闭、搬迁污染企业250多家。

  苏州一个县级市的市长坦言,土地开发强度逼近极限,若不挖掘存量资源的空间,很多项目没法落地。在苏南部分地区,工业投资正在朝着“零供地”方向转型,即每年新增的工业用地量极少,常熟、张家港每年腾换的土地都在3000—5000亩。

  此外,宏观经济影响也颇深。“之前都是喊,直到去年下半年经济下行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苏南一家钢铁企业的老总分析说,去年国内消费量下降3000万吨,同质化、低端化竞争严重,供需矛盾愈发突出,今年一季度全行业严重亏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钢铁行业最困难的一个季度,“此时不调何时调”。

  动态优化,

  政策“工具箱”还需丰富

  化解过剩、淘汰低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更多地依靠市场和企业的主动作为,政府如何在依法行政的范围内加强调控,考验着政策“工具箱”的储备。

  “宏观层面讲,信贷政策可以加强对过剩和低端行业调控,上浮贷款利率、调减融资额度,但从微观看,如果一家企业有销售、有利润,银行不放贷?”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李文森看来,信贷政策不宜作为化解过剩、淘汰低端的最直接手段,否则很容易“一刀切”,扩大打击面,“政策需要分类实施”。

  此前,国家确定在船舶、钢铁等领域化解过剩产能,有的银行立即把所有船舶企业打入“黑名单”,停贷抽贷,无异于“釜底抽薪”。还有的企业只是淘汰一条生产线,银行信贷、资本运作也受影响。最近,央行等9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加大对优质船舶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及生产流动资金给予支持,对通过国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审核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促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

  1亿元的省级财政奖励平均到121个项目,单个项目不到100万元,只能适当调动积极性,因此化解过剩、淘汰落后不能指望“拿钱开路”。专家建议,政府最关键的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安全、环保、技术等约束门槛。

  以电价为例,去年12个市的78家企业因使用国家已明确淘汰的设备,被实施差别电价;在水价方面,对高耗水的纺织印染、造纸、冶金、化工、火电、建材、机械、食品等八大行业执行高于一般工业的征收标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作用形成倒逼机制。同时,根据环保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重污染行业污水处理费差别动态管理,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范围从太湖流域扩大到全省水域。

  “十三五”我省将围绕炼铁、炼钢、焦化、水泥、平板玻璃、印染、铅蓄电池等7个行业制定淘汰化解目标计划,建立产能动态优化的长效机制。

编辑: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