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矿地融合” 助力高质量发展

08.12.2019  09:40

  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矿地融合"模式,即促进地质矿产和土地资源在规划、保护、利用、监测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协同发展。两年来,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矿地融合"的探索与创新,从过去单纯的矿山环境治理到现如今"矿地融合"下的生态修复,一座座矿山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江苏台记者 郭奉铭:“行走在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干净的柏油马路,蜿蜒的健身步道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平整的青草地,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座尘土飞扬的石灰石开采地。

  公园内,采石宕口留下的大片灰白峭壁依然如刀劈斧削,刺目而震撼。经过20多年的开采,矿产资源为该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在露天开采、修建采选工业设施及堆放废土石灯采矿活动中,地表原有植被遭破坏,山体破损、裸露等引起水土流失,周围群众生活深受影响。

  南京汤山居民 钱小宝:“我以前就住在这个山下面,遇到放炮的时候,老百姓就感觉到很害怕,它一爆炸以后,乱石飞得到处都是,对空气污染、对老百姓的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现在感觉改变的相当好,周边的人、我家的亲戚朋友都喜欢到这边旅游休闲。

  【昔日"伤疤"已成"绿肺" 生态修复描绘绿色"山水图"】

  南京汤山矿坑公园自2018年底开工建设,以五个采石宕口为基础,修复地形11万方,再造了湿地、草甸、湖区等景观元素,恢复宕口生态系统和景观风貌。同时,还植入科教娱乐、温泉体验及亲子活动等内容强化公园的市民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形成"以山为幕"的特色矿坑体验公园,独特的自然风光,一经开放就吸引了大量游客。

  游客:“这边除了风景比较好、空气比较好之外,也是可以感受到很多的后工业时代的一些遗迹,会引起我们对于生活发展的思考,小孩子也非常喜欢,在玩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近年来,当地陆续关闭采石场100多家,全力恢复山体生态。通过生态治理,当地环境不仅变得更为优美,旅游综合收入也较十年前增长了80倍,仅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72亿元。同时,借助2021年第十一届园博会在汤山举办的契机,当地还将利用废弃采石宕口形成的独特地质地貌,打造一个13.3万平方米的长三角地区新后花园。一幅"绿色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南京汤山温泉度假管委会规划科负责人 王增辉:“”整个我们还是沿用的生态文明、生态环保这个主题来建设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我相信人对矿坑的认识、对环境的保护,这种观念可能会更加深入人心。”

  【谋转型发展之策 开创国土生态发展新格局】

  汤山的"破茧化蝶",是我省大力推进矿地融合工作的缩影。两年来,徐州市、镇江市等地因地制宜,通过综合工矿废弃地复垦、增减挂钩等,打造了一批文旅、餐饮综合体项目,实现了修复生态、消除地灾隐患、盘活土地资源的"三赢"。截止今年11月,江苏矿山生态修复累计投入资金约73亿元,修复矿山1664个,修复面积约1.6万公顷。有效利用了一批矿山废弃地资源,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索出了具有江苏特色的综合治理型、景观再造型、生态复绿型、土地整理型等四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副教授 候湖平:“矿地融合,在矿山和土地的产权管理、土地利用发展方面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指数,这完全助推了江苏省高质量发展。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