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江苏分行四大举措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17.12.2014  13:56
            近年来,工行江苏分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抓客户定位、改审批模式、设专营机构、推创新产品四大举措零距离服务江苏小微企业,增强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抗风险能力,助其发展腾飞。截至今年11月末,该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50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的22.7%;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36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130亿元。             抓四大板块客户定位             据介绍,经济开发区、大型企业供应链、产业集群市场、零售商圈等四大板块簇拥着众多小微企业,为此,该分行将131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507户本行已审批供应链核心企业、82个省经信委批准的特色产业集群以及50家省级百货零售商场作为其小企业重点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一改以往单兵作战、分散出击的服务模式。同时,要求基层行结合所在区域特点,实施“一支行一重点客户群”服务定位,原则上郊县行以开发区、产业集群内优质小微企业为主,城区行以重点商圈内优质小微商户为重点,确保有限的信贷资源支持服务好重点小微企业客户群,助力“一区一链一市场一商圈”中的小微企业经营发展。             改授权审批制模式           为增强对目标重点客户群体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授权充分、权责匹配、审批下放、监管严控”原则,该分行确立了由省分行制定区域市场规划,自上而下锁定目标客户群,各层级专业团队制定个性化融资服务方案,经省分行审查同意后实施方案项下名单内客户“评级、授信、贷款、押品四合一”授权审批,信贷管理部门开展贷后集约化、标准化监测检查,实现了控风险与促发展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该分行已审查审批小企业重点客户群融资方案24个,涉及目标客户2179户,融资意向129亿元,其中已实现投放322户、累计发放28.9亿元。           设定向服务专营机构           该分行在小微企业客户资源丰富、融资需求旺盛的地区,设立专门服务小微市场的机构和团队,负责一站式处理辖内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逐步将其打造成为该行小微金融业务的主要经营载体。今年先后在南通、盐城、南京、宿迁、扬州、苏州等地开展“特定市场专营支行”“链融通专营支行”“支行特色经营团队”“全流程小微经营管理中心”“小微中心+支行”“全面授权经营”等六种专营机构发展模式的试点。特别是针对南通叠石桥家纺市场,按照一级支行编制成立了南通国际家纺城支行,专司家纺城内众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职能,这也是该分行设立的首家小微企业专业支行。专营机构的设立,使得该分行能够统筹资源、集中力量支持小微企业,并有利于培育一批小微企业产品创新基地。           推个性化创新产品           在加快区域个性化产品创新方面,该分行针对新入园区企业在办理工业土地使用权证过程中,固定资产投入后一时无法向银行提供可抵押房地产权证,以致生产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形,创新推出了建立在专业担保公司、政府平台公司、政府控股企业、风险担保基金、抵押池等多种增信措施基础上的“园区贷”产品。该产品实现了银、政、企三方共赢,现已在扬州、泰州、宿迁、常州、连云港、南通等地区的45家开发区成功实践,累计为1850户小微企业贷款269.4亿元。针对行业龙头徐工集团的工程机械销售,该分行创新推出了核心客户增信下的“工程机械链融资”产品,并与方案项下授权审批制结合,圈定90户目标客户,累计投放30户、11.8亿元,得到核心企业及其链上客户的充分认可。以上两款创新产品均被推选参评江苏银行业协会“2014年江苏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二十佳金融产品”。           该分行还针对江苏“建筑大省”这一特点,创新推出了借助建筑企业增信的“项目经理人贷款”,满足其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及围绕品牌酒业一级经销商、知名制药企业医药代表、生活资料区域总代理、省级联营商场驻场商户等业态内小微商户,开发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对于“轻资产”的科技型小企业,则深化银政合作,与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开展“苏科贷”业务合作,专项服务于年销售5000万元(含)以下的初创期和种子期科技型企业。           在加快工总行小微企业专属产品运用方面,该分行针对小微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推广小企业周转贷款、小企业循环贷款(如“网贷通”)、小额便利贷等;针对小微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融资需求,推广标准厂房按揭贷款、设备按揭贷款、经营型物业贷款;针对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推广个人经营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个人商用房按揭贷款等。特别是企业可通过网上银行自助申请、自主提款和还款的“网贷通”产品,一经推出,备受欢迎,现已累计为2983户小微企业提供了439亿元贷款。           工行江苏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分行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创新专属金融产品,为江苏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