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安机关深入开展除假货行动

08.05.2015  14:16

  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打假专项行动推进会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假冒、山寨、劣质、有毒商品流入并充斥着整个网上、网下商品流通市场,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侵犯了正规生产企业的合法利益和知识产权。针对涉假经济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的态势,我省公安厅经侦总队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并明确表态:“假货不除,誓将‘打假’行动进行到底”。

  在省公安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公安经侦部门按照“破大案、端窝点、查网络、打团伙”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商品”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生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突出打击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侵权假冒犯罪,以集群战役为主战模式,以督办案件为抓手,全力开展打假工作和网上打假行动。

  全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透露,2014年以来,共破获各类侵权假冒犯罪案件1270起,捣毁制假窝点838个,缴获各类侵权假冒商品277万件,涉案价值20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近3000余名,涉假经济犯罪大要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取得显著战果和突出成效,为维护企业创新发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出了应有贡献。公安部先后6次发来贺电,多个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专程派员或致信到我省相关公安经侦部门表示感谢。

  ——高压严打,全力侦办侵权伪劣大要案件。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突出打击假药品、假食品、假机电、假日化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制假、售假犯罪行为;针对正规合法企业最关注的问题,突出打击假冒注册商标、假冒专利、侵犯商业秘密等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侵权假冒犯罪;针对利用互联网实施的危害民生、妨碍创新发展的“假冒名牌”犯罪,注重打源头、断网络,坚决摧毁整个产、运、储、销犯罪产业链条,全力捣毁一批制假售假窝点。全省公安机关通过多警种、多地区的合成联合作战,先后成功打响南京陈某等人销售假冒某品牌网线案、徐州花某等人制售假某品牌化妆品案等23起重大集群战役,破获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督办案件47起。其中徐州花某等人制售某品牌化妆品案、常州孟某等人制售假冒品牌切割设备案、苏州“8·19”制售假冒伪劣儿童用品案、无锡金某等人制售假冒箱包案集群战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经典集群战役。

  ——保护品牌,深入开展“保名牌企业”活动。在充分履行打击职能的同时,全省公安机关更加注重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自身保护,通过深入开展民警挂钩联系名牌产品企业活动、在大型企业设立经侦警务室,以及到企业开展普法讲座等形式,会同国家“品保委”、企业“打假办”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指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档案,帮助企业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引导等,优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自去年以来,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共组织走访企业1362家,举办法制讲座157场次,发布预警防范信息659条。同时,依托社区警务室,在名牌产品企业设立服务工作站、驻企经侦警务室1638家,将服务和防控工作前移,定期派出驻点经侦民警为重点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预警防范指导服务,第一时间受理侵害企业知识产权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侵权假冒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加大宣传,积极营造全民参战的舆论氛围。全省公安机关抓住重大节日以及“3·15”消费者权益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以及“5·15”打击经济犯罪集中宣传日等宣传主题节点,大力开展打击、识别和防范侵权伪劣犯罪的宣传工作。去年以来,我省公安经侦部门共召开“打假”新闻发布会20余次,组织开展识别假币、识别假发票、识别假货、防范银行卡诈骗、防范合同诈骗、防范网上诈骗及相关维权等广场宣传活动213场次,在辖区企业、所属社区、街道、党政机关、学校和相关公共场所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万余份,提供法律咨询1.33万人次,各类新闻媒体集中报道256次。全省公安经侦部门还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微信订阅号、微博、发布预警短信等网络媒介开展新媒体问政活动,通过介绍防范知识、帮助市民掌握识别假冒伪劣和侵权商品的技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扩大了专项行动的影响和声势,遏制了侵权假冒案件的高发势头,有力地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