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价格举报量降至全国第五 南京某超市低标高结遭通报

09.09.2015  16:34

  新华报业网讯 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月度全国价格举报统计数据,8月份,江苏各级物价部门共接到价格举报投诉471件,数量虽较上月多出36件,环比上月增长8%,但就全国排名而言,江苏退居第五位,排在广东(1498件)、北京(968件)、浙江(524件)、辽宁(481件)之后,位次后移一位。同期全国价格举报投诉总量为6577件,环比上月猛增24%。

  前五位省份的举报投诉量占全国总量19.3%,其中,江苏占6.1%,江苏占比较上月降低0.53个百分点。在全国12358价格举报系统受理的价格举报、投诉、信访、咨询中,举报投诉合计占15.3%,价格举报压力表处于安全线以下。而江苏价格举报投诉量全国排位由2月份的第二降至第五,显示全省价格环境趋于好转。

  8月份,交通运输、商品零售、房地产及物业3个行业,占据了全国价格举报投诉数量前三位,分别达到2801件、1471件和929件。7月份前三位也是这些“老面孔”,所不同的是,8月份,商品零售业上升到了第二位。这三大行业举报投诉量合计占总量的64%,成为当前价格违规违法案件高发区,尤其是交通运输占比超1/3,也就是说,每发生3起价格举报投诉,就起码有1起涉及交通运输。公众举报投诉的问题,集中在出租车、宾馆酒店及旅游业、机动车检测收费、教育收费等领域。全国总体情况也是江苏价格举报投诉的写照。

  8月份遭曝光的全国七大典型案件中,江苏继续上榜。这一次“露丑”的是南京市某超市。南京一市民反映其在某超市购买酸奶时,标签价格为11.4元/盒,实际结算价格为13.9元/盒。经查,该超市在商品调价当天没有及时更换标价签,存在低标高结收费的价格违法行为,违反了明码标价的相关规定。最终,该超市被责令整改,不仅退还消费者多收价款15元,并领罚2000元。

  今年全国12358价格举报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每月公开的数据就像一把标尺,各地区价格环境的好坏变化一目了然。不过,让消费者颇感遗憾的是,每次曝光的都是“”企业、“”单位,对违法违规对象如此“留面子”,使得他们本该承受的舆论压力打了折扣。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吉强

编辑: 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