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居环境奖缘何青睐如皋?

27.03.2016  12:07

四喜临门

有温度会呼吸的家园

中国江苏网3月27日讯  近日,来自上海的张勇经过反复比选,在如皋城区买了新房。“前几天,一家人来如皋看了看,都同意我们老两口在这个长寿宜居的地方养老。

2月22日,省政府授予如皋“江苏人居环境奖”,这是长江以北县级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与此同时,如皋的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龙游河生态公园、长青沙备用水源等3个项目,获得“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长寿是宜居的最高境界,宜居是长寿的应有之义。如皋致力建设海绵型、生态型、人文型城市,推动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提升,彰显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和乐宜居之美,今年朝着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目标奋进。”如皋市委书记姜永华说。

如皋不仅是一座宜居之城,更是一座宜业、宜游,来了就不想走的活力之城。

8日,是一个雨天。来自上海的游客迈步在如 城,路上却看不到积水。从2014年起,如皋连续3年将中心城区水系畅通工程、城区水系清洁畅通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整治疏浚龙游河、红星河等 黑臭水体河道,修复被破坏的“海绵体”,创建新的“海绵体”,城市初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如城变大变美,出行却越来越方便。去年,如城新增停车泊位3700多个;构建起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级公交网络,16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被住建部列入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去年,如皋还增添301辆新能源公交车。

久久为功

着力打造养生“”城

几乎每天早上,如皋金鼎小区的李海霞大妈都会与邻居出门散步。“往南不远就是惠政游园和廉政广场,穿过两个小游园,再进入龙游河生态公园,一路走一路看风景。”李海霞说。

每天早晚,如皋城区40个小游园人来人往,处处欢声笑语。500米一个游园,多数如城人出门步行不远即达。

近几年,如皋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宜居宜业生态 城市、打造长三角养生目的地”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我们告别‘重地上、轻地下’‘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的传统思维,运用生态 技术,将日渐硬化的‘钢铁城市’变成自然吐纳的城市。”如皋市市长陈晓东如此阐述城市建设理念。去年城区新增6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增加了绿地吸水功能; 新建雨水收集系统、储存系统,告别了暴雨一下城市看海的现象。

龙游河穿城而过,是如皋人的母亲河。上世纪 80年代后,两岸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排入,龙游河一度沦为“龙须沟”。2013年11月,总投资两亿多元的龙游河生态公园项目工程拉开大幕,恢复、新增水 体面积10万多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铺设透水路面15000平方米,建成休闲广场、近水栈道、体健场所。

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等历史文化古迹,如皋历时6年,投入3.6亿元,修缮56000平方米传统建筑。而今,古民居、古街巷、古园林、古水道融为一体,去年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次。

2006年,如皋启动南通市西北片引江区域供 水一期工程, 2009年如皋人民喝上了长江水。2014年5月,如皋实施长青沙备用水源工程,有效库容150万立方米,实时全天候监控、监测,入水口上下游1000米 没有一家企业,可保障如皋、海安两市县250万居民5到7天的备用水。

创新融资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如皋一以贯之。如皋打造特色产业名镇、生态宜居美镇,全力建设“望得见绿树、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试点村数量超过南通其他县(市、区)之和。

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如皋市住建局局长苏强介 绍: “如皋引进社会资本,创新特许经营权,放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民间资本鹏鹞水务建设一期水厂和一期主管网,全市人民提前喝上长江水。南通中油燃 气、如皋益友燃气公司被赋予特许经营权,城镇居民用上了便捷、环保、优质的天然气。同源污水处理厂建设在全省率先引入BOT模式,被财政部确定为全国30 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该市成功跻身全国“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试点县(市)”,提升了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中的信 用等级,一举拿到30亿元的水系整治项目贷款、10亿元的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

从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江苏人居环境奖到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前五名、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如皋城乡建设一年一个新目标,年年迈大步。

记者 杨新明

通讯员 马志刚 丁宏波 孙颖

链接:

江苏人居环境奖”综合反映城镇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总体成就,是全省城乡人居环境方面的最高奖项。“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反映获奖者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中某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