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三成中小学生参与过课外补习 班级成绩排名现象突出

13.08.2015  20:39

  中国江苏网8月13日讯(记者 杨丽 实习生 童健)2014年,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得分为71.6分,比上年净增7.8分。今天上午,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2014年度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指数为71%,这表明71%的抽样学生认为课业负担比较合理,但是学生反映睡眠不足、课外补习、班级排名是造成学业负担的三大主要原因。

  苏州的教育现代化水平最高 苏南、苏中、苏北差距正在缩小

  今年是我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的第二年,省教育厅、省统计局联合省有关部门,组织对省(含高校)、13个省辖市和106个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进行了监测,于今年7月形成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结果和监测报告。

  2014年,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得分为71.6分,比上年净增7.8分。13个省辖市平均得分为79.6分,最高的苏州市87.9分。苏南、苏中、苏北得分分别为87.1分、81.1分、71.3分,三大区域之间差距正在缩小,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呈稳步上升趋势,苏北地区呈快速追赶态势。

  根据监测结果,江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更为显著。2014年新增2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通过认定的县(市、区)数居全国第一;有17个县(市、区)实现省定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此外,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更为充分。“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享受15年免费教育的比例”达92.2%,比上一年度提高3个百分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比例”为90.9%,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三成学生参加过课外补习 不少班级存在成绩排名

  当前,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例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指数为71%,课业负担仍然偏重。

  据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陆岳新介绍,中小学学业负担指数是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一个亮点,也是监测的难点。监测结果是通过在全省所有的县区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回收3万份有效样本计算而得出的。

  “中小学学业负担指数为71%,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陆岳新解释,这表明抽样学生认为学生课业负担比较合理、感到满意的指数为71%。然而这其中有三个指标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睡眠不足,有35%的学生认为睡眠时间不足;第二个是课外补习的问题,30%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第三个是班级成绩排名问题,有25.7%的同学反映存在这种现象。陆岳新表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项艰巨、持续性的工作,将通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办学行为规范,来遏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此外,省教育部门还将进一步改进学校班额过大和特殊群体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促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