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幸福生活

10.10.2017  14:02
        “民以食为天”。然而,近5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件头等大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变了,江宁人的餐桌上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到“”,注重吃的健康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市民李阿姨依旧忙得不亦乐乎,“以前逢年过节,八仙桌都要摆得满满的,恨不得碗上叠碗,那样才是幸福。”不过这几年家里人多了,八仙桌变成圆桌,相反的是桌子变大了,菜却变少了,荤菜不再是“主打菜”,蔬菜反而变多了,“荤菜没人吃,蔬菜底朝天。”笔者走访发现,以“”量彰显热情的待客之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崇尚“”食成为日常。
        从“”到“”,注重吃的生态
        对于横溪街道苏田农副产品合作社负责人王宏山来说,粗粮补货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山芋粉丝、农家花生等农副产品供不应求,深受市民的欢迎。”如今,餐桌上五谷杂粮等粗粮越来越受宠,“”字农产品变得越来越抢手,餐桌上刮起了“生态风”。
        从“大众”到“品牌”,注重吃的讲究
        排队两个小时,只为了吃一笼小笼包;开车半个多小时赶到谷里,就想品尝一下正宗的“谷里鱼圆”……富起来的江宁人越来越重视吃的“品味”,吃什么都要吃“正宗的”。伴随着商贸综合体的蜂拥崛起,吃饭也变成了“吃环境”,约上三五好友,走进装修别致的餐厅,边吃、边聊、边欣赏舞蹈音乐……吃饭成为一种享受。在注重吃的“讲究”的同时,“光盘”行动也成为江宁人的共识,节约不浪费,即便一时“吃不了”,也要顺手“兜着走”。
        从“”到“”,注重吃的绿色
        曾几何时,吃一顿“洋快餐”那绝对属于高大上的范畴。不过,这几年来,“洋快餐”吃得人少了,而藏在农村里的“农家乐”成了舌尖上的新宠。“农家乐的蔬菜是农民自己种的、鸡是满山跑的、鱼是刚从河里捞起来的……绝对是绿色无污染。”国庆小长假里,黄龙岘每个农家乐基本上都要翻几次台,市民沈先生特意带着全家来吃农家菜,买“土味”货,看乡村景,“农家自种自养的菜虽然价格高点,但好吃就行。
        从“好吃”到“吃货”,注重吃的品质
        在人们的观念里,“好吃”是一个贬义词,如今,“吃货”却成了生活质量的“代名词”。国庆长假里,微信朋友圈俨然成为美食广场,各种美食袭面而来。坊间传言,美国某机构对中国人朋友圈调查发现,“美食帖”占了朋友圈总内容的35%,吃已成为生活品质的象征。
        这几年来,便捷、高效的外送服务也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打个电话就有美食送上门的便捷用餐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新的生活方式迎来了新的“”代,越来越多的江宁人更加注重吃的健康、生态、绿色、多样……“吃不成问题,但吃什么却成了问题”,老百姓总结的这句话,概括了近5年来饮食观念的变化。
        未来,江宁人还将继续演绎“”的变迁,故事的内容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