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三有”建设

17.11.2016  00:34

  江南大学通过强化职业培养、完善培训体系和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着力使辅导员工作“有品牌”“有平台”“有保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探索辅导员能力职业化路径,特色工作“有品牌”。该校持续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创新赛制赛程设计,利用辅导员论坛,引导辅导员结合工作开展分组讨论和案例研讨;推进“辅导员微思想”和“辅导员微课堂”两微平台建设,整合全校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倡导辅导员基于专业方向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形成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可复制的创新理念和工作方法;鼓励辅导员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和兴趣爱好,探索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品牌教育活动。
  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化体系,素质提升“有平台”。该校以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导向,利用“线上线下”两种资源,“校内校外”两个平台积极架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的培训体系;注重业务培训,结合日常工作安排,不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学生管理、突发事件应对等专题培训,组织开展相关的资质培训;注重实践培训,组织相关辅导员参与各类课题调研、工作挂职、学生家访等工作,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
  加强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管理,活力激发“有保障”。该校修订相关等文件,为辅导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逐年加大辅导员在学工条线内流动比率,明确岗位流动最低工作年限;完善辅导员成长记录;充分发挥辅导员主体作用,广泛听取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改革创新方面的意见建议,拓展常规工作交流渠道,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增强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