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中心区将建特大“地下城”

24.11.2015  09:49

  比新街口大十倍,电力、燃气、雨水、污水、供水、通信、空调水管等全部进入地下综合管廊

  

  近日,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国际专家咨询会举行。未来江北新区将开发超过45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而地下空间承担的任务是治理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内涝等城市病,助力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交汇点记者黄勇

  亮点一:打造新街口地下空间十多倍的“地下城

  根据规划蓝图,规划范围东至长江,南至七里河,西至沿山大道,北至定向河路、浦东路的中心区,是江北新区的一个“重头戏”。这个16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将打造南京滨江的示范性CBD地下城市——地下共4层、450万-480万平方米的空间,以商业零售、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及生活服务各类设施满足大量地下公共活动需求。商业、地铁站、停车场、综合管廊都在它的“肚子”里,面积是南京主城新街口地下空间的十多倍。

  地下CBD将集中开发约36万平方米、沿中央大道下结合地铁站厅布置为主要的通道,其余部分通过地块间的通道实现联通。这个区域内将引进商场、文化娱乐,以购物休闲为主。此外,规划区周边约有15个地铁站点,各站点都有配套的商业开发,主要是社区商业服务、餐饮以及社区超市等功能。除了商业开发之外的面积,地铁站的其他地下空间全部为停车位,这种设计就是鼓励市民多乘坐地铁,绿色出行。

  亮点二:综合管廊里有江水源热泵系统管线

  综合管廊是江北新区的又一亮点,这种科学的“新生事物”能避免以往市政管线施工对路面进行的重复开挖。电力、燃气、雨水、污水、供水、通信、空调水管等全部进入地下综合管廊。

  江北新区现阶段综合管廊主要建设范围,以南京长江五桥至建宁西路过江隧道之间区域为主。依托丰字河路、临江大道高压电力走廊作为主轴,串联中心城区,并与已建综合管廊衔接,由此形成的井字形骨架网络和支线管廊共同辐射拟建区域。拟建区域管廊建设的总体规划约53.82公里,目前一期已建设完成10公里,主要围绕中心商务区进行规划,管廊干线为丰字河路、临江路、胜利路、兴城路、商务大街、迎江路,通过商务东街、规划支三路、规划支六路作为支线串联成网。二期拟建设43.82公里。

  与老的综合管廊相比,江北新区的管廊设置更为合理,分为单舱及双舱两种规格,目前主要纳入了给水、电力、联合通信及空调管4种市政管线。“江北新区核心区将用上江水源热泵系统,即以长江水为能源,带动热泵,给核心区的建筑集中供暖并提供夏天的冷空调。未来江北新区CBD的空调就靠它带动。”一位负责人介绍。

  未来,二期管廊“肚子里的货更多”——将分单舱、双舱、三舱、四舱4种规格,与一期管廊组成井字形干线骨架,辐射整个江北中心城。部分路段纳入给水、中水、通信、电力、燃气、热力、雨水、污水、创新垃圾管9种市政管线,在国内尚属首创。

  在专家咨询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特别指出,不能一味追求地下管廊空间多高多大,而是科学设置,紧凑、合理,要和道路建设同步施工,节省成本。

  亮点三:绿化储水系统打造海绵城市

  按照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658个城市的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都要实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江北新区中心区也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全市最先设置了绿化储水系统,即通过公共绿地底部的调蓄设施,对雨水进行过滤后储存,这些雨水可以用来绿化灌溉和景观使用,每个调蓄设施的蓄水能力达5000立方米。钱七虎认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商业开发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地下公共交通,将人流引入地下,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减少由此引发的尾气污染。同时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让城市更加顺畅排水。

原标题: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