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门纪念馆定位"世界文化遗产" 周边限高18米

09.12.2014  14:48

江东门纪念馆片区规划效果图,除了一个特例千峰彩翠大厦,核心区几乎没有高层建筑。

拆除前的大照壁。资料照片

        备受关注的江东门纪念馆周边地区将如何改造?这个问题昨天在南京市城建规划展览馆就可以找到答案。昨起,南京市规划局举行2014年城乡规划编制成果公示展,14项已批规划、60项待批规划成果一起亮相。这次公示将持续一个月时间,您可以前往位于玄武门的城建规划展览馆观看。 

        重点关注

        纪念馆片区

        江东门纪念馆周边限高18米

        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作为公祭主要场所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又称“江东门纪念馆”)备受关注。目前该馆相关工程正在进行。而昨日公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则对纪念馆周边地区做了新规划。

        功能定位:世界级文化遗产

        本次规划设计范围面积330.44公顷,北至汉中门大街,南至集庆门大街,西至浦江路-燕山路,东至北圩路-湖西街。记者注意到,该区域采用圈层控制方式,以纪念馆为规划原点,在区域范围由内而外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协调区,纪念馆功能用地划定为10.56公顷,比现状增加4.38公顷。

        从功能定位上看,这次城市设计提出,这一地段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功能为核心,将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国家公祭场所、南京的城市振兴高地。整个片区将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功能为核心,构建集纪念、展览、教育、文化、商务商业、服务配套、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活力中心区。

        纪念馆周边严格限高18米

        “纪念馆周边将执行严格的限高规划。”南京市规划局河西分局副局长罗海鸣说,在纪念馆的核心圈,将严格控制周边建筑高度不得高于纪念馆最高建筑高度(18米)。在缓冲区,限高要求略有放宽,水西门向东侧到两湖地区(南湖、莫愁湖)则保持目前多层建筑的格局,限高在18-24米。具体而言,规划图划定的缓冲区是指江东中路、汉中门大街、北圩路、水西门大街、湖西街、集庆门大街、燕山路、浦江路围合的区域。

        而更大的范围协调区,是指清凉门大街、凤凰街、莫愁湖东路、应天大街、扬子江大道围合的区域,在这一外围圈层,限高则可以适当放宽,西侧滨江地带可以布设高楼,整体上逐级退台,呈现整齐天际线。

        一个特例

        千峰彩翠将变身为游客集散中心

        在这18米的限高令之下,纪念馆东南角的高层楼盘千峰彩翠显得特别扎眼。“按照我们目前的设计,不会拆除它,而是进行功能置换和改造。”设计人员介绍,计划对这一幢商住楼进行功能改造和外立面出新,底层是置换成游客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中间楼层则可以是酒店,顶楼则将是一个观光层。“登上这幢楼俯瞰整个纪念馆片区,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

        一处“牺牲

        云锦博物馆将就近搬迁重建

        “云锦博物馆将是这一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进行搬迁。”工作人员说,根据规划,博物馆原址置换出来,兴建公祭场所的配套设施和建筑,云锦博物馆的新址规划在纪念馆三期的北侧。

        “这份城市设计方案中,不涉及居民房屋拆迁。”罗海鸣说,纪念馆周边的居民楼将会保留,可能会有相应的改造和功能置换。

        过街通道

        闹市区将彻底和过街天桥“拜拜

        昨日公示的《主城人行规划修编》显示,南京市立体过街通道将达到238处。其中有地道217处,天桥21处。

        按照规划,南京将增加一些人行过街通道,比如新街口德基广场和中心饭店之间将建一处地下通道。河西地区和南京南站商圈正在建设,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将作为配套设施进行配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因为成为“危桥”被停用的新街口最后的天桥——洪武路过街天桥,将拆除,改建地下通道。这也意味着南京闹市商业区彻底和过街天桥说再见。

        工业遗产

        全市52处工业遗产将受保护

        承载着一个城市产业发展历史,也是一个年代记忆的文化载体。昨日公示的《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披露“家底”,全市(不含高淳、溧水)将有52处工业遗产受到保护。

        据介绍,这52处工业遗产,建设时间从1840年-1978年不等。像最老的浦镇车辆厂、金陵制造局,将进行成片保护。受保护的还有宏光集团、金陵船厂、南京石膏矿、梅山铁矿、金双枪纺织公司等。其中最年轻的工业遗产当属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的江宁昆元白水泥厂,不过40岁,它是最后一刻挤进保护名录的。

        总统府街区

        总统府大照壁将原址复建

        昨日公示的《总统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将原址复建的大照壁最受人关注,而一个惊喜是,1912街区部分建筑也被列入保护名单。

        三种方式让大照壁“回归”总统府

        总统府对面的大照壁被拆除,一直是老南京人心中的一处隐痛。这一弓形照壁原本耸立在南京长江路292号总统府前,总长61.07米,高达11.28米,正对着总统府大门而立。2002年,由于大行宫地下工事的需要,加上大照壁有险情,这座屹立了百余年的大照壁被拆除。这几年大照壁的原址复建被提上日程。

        尴尬的是,现在大照壁原址和总统府之间已是东西向交通要道,车来车往不仅分割了建筑群整体,对旅游舒适度也造成影响。如何原址复建?规划人员提供了三种方式备选。东南大学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师说,大照壁当年的位置现在是汉府街的慢车道,如果原地恢复,就会对道路造成一定的影响,必须另辟蹊径。

        “第一是下穿式隧道,机动车从汉府街方向过来后直接进入隧道穿行;第二是在总统府对面广场建中央广场,车辆绕广场避开,也就是说原来的笔直的东西向快车道变成一条U字形的弯道;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建立步行广场。”设计师同时也表示,每一种方案都有利弊。“比如下穿式最清爽,但长度又不够,最终采用哪种方案还有待主管部门定夺。

        1912街区两家餐厅也进入保护名单

        总统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中华民国总统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煦园等都是大名鼎鼎的保护单位。而位于一旁的1912街区里此次也有建筑被列入保护建筑名录,“茶客老站和一家日料店的建筑过去都是政府宿舍,被列入了保护名录”。

        南京市规划局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保护建筑不排斥被商业开发,所以这两个餐厅也属于值得保护的建筑。这份规划肯定了1912街区的开发行为,指出这是民国建筑风格街区在现代城市中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模式。(仇惠栋)

        来源:  扬子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