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走笔 | 掂一掂数字里的“含金量”

26.01.2018  18:08

  “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级台阶,2017年达到8.59万亿元,年均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7万元,年均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172亿元,年均增长6.9%”……

  品读政府工作报告,恐怕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两个字:“”与“”。所谓“”,就是扎实、实在,注重讲“干了啥”、“怎么干”,而不多讲“为什么这么干”,操作性、指导性强;所谓“”,就是数字多、数据量大,定性描述的语言随处可见。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不但要会“看字”,而且要懂得“读数”。面对大量数据,只有掂一掂,比一比,才能掂出其“含金量”,管窥经济发展的成色。

  先看投资。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8%,其中民间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2%和16.6%。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大有文章。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8%,而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2%,这就是说,过去五年,江苏民间投资增速大于固定资产投资,说明江苏民营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印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两个都是”原则在江苏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再看基础设施建设。报告称,我省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年完成投资3.57万亿元,年均增长16.1%。这一数据同样高于10.8%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作为东部沿海发达身份,江苏历来被公认为各方面建设都走在全国前列,但实际上,江苏也有自己的“短板”,这就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与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比如,江苏铁路总里程2791公里,居全国第22位;每百万人口平均拥有铁路35公里,列全国第30位。想要富,先修路。要想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先行,面对短板,江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下大力气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生态、信息等领域一大批重点项目,必将有力地支撑和带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可谓“”得自所,意义重大。

  再看收入。报告显示,2017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24元,是2012年的1.56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7:1降至2.28:1。这组数据首先说明,江苏人现在的可支配收入是五年前1.5倍,花起钱来更有底气了,但更有意义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因为它说明的是,过去五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城市居民。显然,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直以来,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就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现在,农村居民的增速上来了,说明我省多年来提升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举措起到了成效,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3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33%”、“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提高10.6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实际上,只要细细品读,这一类充满“含金量”的数据俯拾皆是。这些数据,有的尽管看起来只是变化了一点点,比如城乡居民收入比,但正是这一点点,表明了历史性的逆转;有的只是第一次突破,比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3%,但正是这个突破,印证江苏产业结构已大为优化。掂一掂数字里的“含金量”,就不难看出:“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样的论断的确底气十足;“‘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扎实向前推进”,这样的结论的确铿锵有力!

  刘庆传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