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化名“炎黄”做好事 汇款落单揭开多年谜团

22.11.2014  18:24


面对慰问金,张纪清表示,应该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挂点滴的袋上写的还是“黄炎民”,此时老张仍然不想“暴露”身份。


老张随身带着的部分汇款单存根。


  中国江苏网11月22日讯 1987年6月28日,一位化名为“炎黄”的汇款人在无锡汉昌路汇款1000元资助祝塘敬老院,从而开启了一段延续27年的爱心佳话。27年来,人们都在寻找着这位做善事不留名的好人,但始终未有结果;就在11月20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神秘的“炎黄”终于浮现在人们视线中——当天下午2点左右,一位刚向云南鲁甸灾区汇去1000元善款的老人突发脑梗,晕倒在张家港市人民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营业大厅里。接警后赶来的民警发现,老人身上没有身份证和手机,只有随身携带的三张汇款单据,上面的汇款人写着“炎黄”和“黄炎民”。27年来让无数人牵挂的名字,就这么不经意间和眼前的这位老人对上了号。

  在江阴祝塘,“炎黄”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有关“炎黄”事迹的新闻报道这些年来并不少,而这也成为接警的张家港市城东派出所民警许栋超寻找老人身份的重要线索。“因为老人随身没有证件和手机,在公安数据库里找不到汇款单上的名字,于是我试试上网进行关键词搜索,没想到跳出来的一大串新闻条目吓了我一跳。”许栋超介绍,从新闻中得知,“炎黄”这个名字几乎每年都在“七一”前夕给祝塘敬老院汇款助老,汇款地有无锡、有上海,而这个化名也曾向中西部革命老区和希望小学,向无锡革命陈列馆、烈士陵园,向洪灾和地震灾区捐过款,但是从来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只留下了“炎黄”、“黄炎民”等落款。“‘炎黄’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一定要把老人的身份弄清楚。”许栋超根据新闻中的信息,辗转联系到了原祝塘敬老院院长吴军政。

  “接到电话时又惊又喜,没想到我苦苦寻找了多年未见踪影的‘炎黄’就这么从天而降了。把许警官传过来的照片给周围人一看,更让大家惊奇的是,这位‘炎黄’居然还是身边的熟人。”吴军政告诉记者,老人名叫张纪清,今年74岁,是祝塘一位退休的老会计,乐善好施但素来为人低调。

  记者昨日随祝塘镇工作人员来到张家港中医院,躺在病床上的张纪清老人见到来访的众人苦笑道:“辛辛苦苦‘潜伏’多年,没想到还是被找了出来。”记者见到,老人的三张汇款单就放在床头柜上,分别是2012年向祝塘中心小学汇款1000元,2013年向四川芦山县民政局汇款500元,2014年向鲁甸民政局汇款1000元,三张单据用的都是“炎黄”或“黄炎民”的化名,汇款地址均不一样。而由于住院时没有提供真名,挂点滴的袋子标签上还写着“黄炎民”的字样。张纪清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之所以一直不公开身份,主要是不想以恩人自居,也不想让被捐助人有心理负担。

  “我做的都是些小事,无非是坚持的时间长一点而已。”张纪清说道。而事实上,恰恰是老人多年的坚持,让“炎黄”从一个名字升华为一种精神。记者了解到,多年来,虽不曾找到“炎黄”,但一批又一批祝塘人在“炎黄”精神感召下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如今,该镇通过打造“炎黄”爱心品牌,已成功培养出一批“炎黄”活跃在公益事业第一线。

  (胡琦、朱贻军 文/张岚 摄)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