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步的“探路者”

24.06.2015  10:51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三次创业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占连云港全市的二分之一,实际利用外资、国税收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占连云港全市的三分之一,拥有连云港全市70%的产学研平台……去年才进入而立之年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凭借一系列鲜活的数据,开启着自己的“三次创业”。“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尝试‘特区特管’的体制机制,全力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改革由单个领域向综合配套突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商振江告诉记者,作为连云港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路者”,近年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机制创新方面,已有不俗表现。

  金融之翼助56家“小巨人”腾飞

  6月10日,江苏锦达保税仓储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我省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保税仓储物流企业。“这是开发区企业角逐资本市场的一次有益尝试,丰富了企业参与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式,在全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连云港开发区金融办主任田义华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把金融服务作为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积极搭建“资本”与“知本”的长效对接平台。

  “太谢谢你了,原来踏踏实实地进行科技投入,就能获得科技发展金的返还,这笔10万元的扶持资金,真是雪中送炭啊!”跟随着开发区企业服务专员,记者来到一家中小企业天朗物流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李洁激动不已。天朗物流只是目前开发区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之一。

  据了解,目前开发区已有天朗物流等56家中小企业入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与此配套的是,开发区进一步以制度的形式优先对这批“小巨人”申请区科技型企业贷款,申请国家、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及其他相关科技计划项目进行支持。

  “不仅如此,全连云港市首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创亿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也已发挥重要作用。”商振江告诉记者,为缓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公司已累计向园区114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14笔,发放金额达13亿元,贷款余额约3亿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刚设立的连云港泰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已为区内两家企业达成总额6400万元人民币的业务,迈开了连云港市首批融资租赁业务的步伐。

  特色平台撬动园区产业升级

  “我之所以选择连云港,选择开发区,因为这里形成了以生命健康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可以说这里是发展的沃土,承载着我成功的梦想”。在江苏恒瑞医药,公司副总经理沈亚平向记者吐露真言。

  商振江则告诉记者,作为开发区“三次创业”最重要的一步,坚持主导产业带动,构筑竞争新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是开发区上下一致的抉择。为此,开发区专门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开展战略研究,形成了目前的“二三二”主导产业体系。

  “‘二’就是重点培育生命健康和先进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极;‘三’就是积极培育大型装备、精密机械和消费电子三大先进制造业,打造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第二个‘二’则是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和文化创意两大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商振江如数家珍,而作为招商体制上的重要突破,开发区相应地实行了“一统多专”招商新架构,实施产业招商。

  来到位于开发区的中复碳芯电缆公司,记者看到,作为先进材料产业的代表,公司紧张快干的生产景象扑面而来。据介绍,自技改项目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二期7条复合芯生产线和2条导线生产线投产后,公司新增销售收入4746万元,同比增长300%以上。数据则显示,今年1—5月份,开发区主导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176.4亿元、147.8亿元,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

  “360服务”让“服务环境最佳区”再提速

  “我们从前期准备到进入上市辅导期,仅用了6个月。”来到江苏三吉利化工,公司副总经理魏善琴告诉记者,由于化工企业搬迁,江苏三吉利要将生产线跨区搬迁至板桥工业园,但仍将把公司总部继续留在开发区。“这是因为开发区办事高效,我们舍不得走”。

  “我们提出了‘360服务’,这不仅是开发区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运营的新理念,也是开发区着力打造‘服务环境最佳区’的生动写照。”商振江告诉记者,“‘360服务’就是以企业需求为起点,以企业满意为终点,通过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的主动服务、贴身服务、超前服务,对企业合理诉求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事必帮,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找对策、解难题、促发展,努力实现投资客商和企业经营者100%满意。”

  通过打造“360”服务品牌,目前开发区争取到更多的下放审批权限,作为全市首批权力清单改革试点区域,开发区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15个行政主体共梳理了11大类行政权力事项1024项,完善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等事项目录和工作流程,确保了自主高效运行,行政审批事项减少2/3。

  良好的服务还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促进科研实力的进一步加强。目前,开发区已经拥有2个院士工作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45家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同时还拥有36家高企研发机构、124个校企研发基地。

  江苏经济报记者吉文化陈澄通讯员杨立明张肖峰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