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侥幸”是最好的防腐剂

06.10.2015  11:15

  

  新华报业网讯  1日媒体报道,中纪委网站9月30日通报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11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其中江苏8起,共10名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处理。

  “两条高档香烟及1台名牌平板电脑”“以‘专家费’名义给予的现金1.76万元”“节日期间违规收受服务对象现金3000元、购物卡2000元”“违规收受管理对象所赠加油卡,折合人民币共计1.32万元”……透过中纪委的通报,难免感慨,中央八项规定都颁布这么久了,被查处的人一批又一批,这些干部怎么还会不“收手”呢?

  从查处的案例来看,腐败金额并不大,跟受到惩戒比,“”“”悬殊,如若不是心存侥幸,恐怕谁都不愿意干这样的傻事。然而,不管是大腐败还是小违纪,决口被打开的重要原因往往就是心存侥幸,总觉得自己不会是那个倒霉蛋,因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且不说现在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对违法违纪现象的查处越来越紧,一旦犯错一般很难逃脱。退一步说,即便因为侥幸暂时没被查处,可就像赌徒赢了一次就难以收手一样,侥幸了一次结果往往是继续侥幸,胃口可能越来越大,最终栽一个大大的跟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唯有“永不侥幸”,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是最好的防腐剂。

  其实,“永不侥幸”才能永远安全,这个道理不难懂,但人性的弱点总容易让人忘记常理。这就是人们一再强调要扎紧制度的篱笆、要规范权力运行的机制、要加强各种监督的原因。从个人看,远离小违纪无非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摒弃侥幸心理,但从制度设计的角度讲,要让干部摒弃侥幸心理,就是要从根本上截断干部侥幸的可能。这一方面需要加大对违法违纪的查处力度,只要违法违纪被查变成大概率事件,干部的侥幸心理就会大为收敛;另一方面需要规范权力运行的机制,清理权力寻租的空间,当权力拥有者受到充分的规制,即便想去“侥幸”也必然无人搭理,干部违法违纪的概率也就大大下降。

  近年来,各地对干部违法违纪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但也有个别地方对“小违纪”问题还重视不够。这其中,有的是对“小违纪”问题的危害还认识不深,有的是碍于情面,搞“老好人主义”,也有的是工作不深,疏于发觉。对“老虎”的警惕性很高,对“小苍蝇”“小违纪”却重视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容易滋长部分人的侥幸心理。改变这种现象,就是要既打“老虎”,又打“苍蝇”,既预防大腐败,又预防小违纪,彻底击碎侥幸者的心理防线。

  一位在监狱服刑的贪官忏悔说:“节日收礼是我迈向贪腐、走向监狱的第一步。现在回想起来,逢年过节,一些老板给自己送的礼金是‘定时炸弹’。”又到国庆长假,在这样的节日里,品一品落马贪官的忏悔之言,除一除可能存在的侥幸心理,力争过一个清廉的国庆佳节,具有特殊的意义。

  刘庆传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