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水韵江苏"之美:再现"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

06.10.2020  19:40

  长江,横穿江苏东西433公里,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8个设区市,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沿江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从空中俯瞰,碧带一般的扬子江串珠成链。一个个沿江而兴的发达城市,在集群发展的过程中留下越来越多“绿色脚印”,也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共识——要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按规划恢复生态岸线,不断改善滨江风貌,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带,再现“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

  绿色发展,

  制度保障根治“长江病

  在镇江句容,曾经千疮百孔的废弃宕口上,如今已铺上高低起伏、赏心悦目的“绿毯”。“我市去年出台规划,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2000亩。”镇江市发改委长江经济带发展处处长陈浩说。

  一路顺江而下,这样的沿江蝶变场景俯拾即是——长江、夹江和太平江三江交汇地扬州市九圣村,经过一系列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三江营饮用水源地已成为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曾经飘着刺鼻气味的常州滨江化工园区摇身变为无异味园区;张家港湾拆除沿江码头企业10多家、违建10万平方米,造就4平方公里“最美江滩”……

  保护长江,一直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今年5月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省领导指出,长江江苏段的“”虽然轻了但远没有治好,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依然任重道远。

  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我省正精心绘制一幅“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长江大保护蓝图。“长江(江苏段)生态保护修复和‘江河碧空’专项行动正在进行中。”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门将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强化源头管控,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补缺作用,完善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和调控机制;防范环境风险,全面开展长江健康大普查大体检,切实找准病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环境安全;推进治理修复,组织开展长江共抓大保护联合执法等行动,实施沿江生态岸线、自然保护区、湿地等恢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治理能力,编制《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江苏省实施方案,细化作战安排。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需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畏认为,“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是建设美丽江苏的最大保障,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严格落实各方责任,用法治权威保证环保责任不折不扣落实。最近我省出台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就是制度落地的有效破题。

  “除了治,更要防!”省社科院财贸研究所所长孙克强提醒,全省特别是长江沿线地区要从人财物、制度、措施等方面加快生态环境安全预警机制建设工作,保证从源头上不会发生重大生态环境安全事故,为“水韵江苏”拧紧安全阀。

  共享发展,

  还江于民打造“城市客厅

  初秋傍晚,南通五山滨江风光带沿线,健身、消暑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以前这里是港口、企业、民居交错的城市‘遗忘角落’,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这里长大的南通市狼山管理办综合管理局局长周志培,见证了南通沿江地区从曾经“滨江不见江”,到现在“城市会客厅”的蝶变。

  “借此机会,邀请全国人民都到南通的‘城市客厅’来做客。”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凌屹发出这样的邀请。他介绍,南通地处长江经济带,由于历史原因,以往南通港口作业粗放、散货码头设施老旧,能耗和污染大,成为沿江“黄金岸线”上的一块“生态伤疤”。这几年,南通将环境治理修复与生态宜居建设统筹考虑,腾退沿江污染企业、整体搬迁港口,增绿植绿、建设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14平方公里土地,超过2/3的沿江区域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真正还江于民。

  利用滨江区域打造城市客厅的不止南通。河西鱼嘴城市客厅、幕燕风貌区城市客厅、江北新区定山城市客厅……今年5月召开的南京市长江大保护工作推进会上,《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设计方案首次“露面”,提出在八卦洲长江大桥到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之间约35公里范围内,规划九大城市客厅,让南京从原来的背江发展逐渐转向跨江发展、拥江发展,从秦淮河时代、新街口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

  “南京作为长江下游唯一跨江特大城市,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中要承担更大担当。”南京市领导表示,要把建设九大客厅、打造“南京外滩”作为提升长江南京段功能品质的关键抓手,建立沿江连贯绿化带,全面再现“水清鱼跃、岸绿景美”的动人图景。

  还江于民,不仅还回生活空间,更在于提升生活质量。“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归根到底,还要坚持共享发展。”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着眼于让沿江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仅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更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化,大力改善沿江地区公共服务条件,努力实现高质量公共服务全覆盖。

  协调发展,

  念好产业与生态“回文诀

  毋庸讳言,江苏沿江地区一度出现生态成本透支、资源空间错配等问题。“打造更美的‘水韵江苏’,必须在经济最发达的沿江地区,念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十字回文诀。”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的邱云昌说。

  产业生态化,就是让传统产业更绿,让绿色产业更多。“我们正把苏州全域打造成绿色发展高地。”苏州市长江办有关负责人说,苏州将产业调整与长江生态修复紧密结合,聚焦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两大产业领域,推动绿色产业增量发展、打造绿色产业发展平台、提升绿色产业创新能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长江岸线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一些地方还存在集约化程度低、使用浪费等问题,要在做好整合、规划的同时,合理利用,把沿江产业发展带动起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说。类似的路径还有很多:有的地方“砸笼换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有的要“腾笼换鸟”,通过技术“研磨”和智能“嫁接”,催生出全新的业态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还有的“开笼引凤”,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

  生态产业化,就是用产业发展的规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机制。“对于资源禀赋较好的沿江地区,应当充分发挥生态溢出效应,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邱云昌认为,探路逻辑应聚焦两个“”——通过明晰生态资源产权,推动优质生态资源进入市场,实现“资源”变“资产”;通过股权交易、资产重组、租赁经营等途径盘活沉淀资产,实现“资产”变“资本”。

  上个月,农发行江苏省分行服务长江经济带、服务长江大保护“长江行”活动启动。该行负责人表示,去年该行服务长江大保护贷款投放量达285亿元,位居全国农发行系统首位,“我行将以‘长江行’活动为新起点,精准发力,发挥好‘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在江苏落实落地,共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长江之歌’不是独奏曲,需要沿江八市之间的协调联动,统筹抓好落后产能淘汰、产业布局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规划建设等,真正实现腾笼换鸟、提质增效。”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柳建议,沿江八市应打破不同区域行政藩篱,统筹规划,在大区域内异质同构发展,打造开放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链,真正实现水美、景美、产业美。(付 奇 颜 颖)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