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水警部门加强水域防控体系建设

22.12.2016  13:35

  近年来,扬州市局水警部门积极融入立体化现代化防控体系建设,围绕打造平安水域的目标,大胆突破原有管理体制、优化警务运行机制、培育水上人才梯队,全面推行水陆一体化治安管理模式,着力提升民警的实战能力,有力地服务和保障了水域经济发展,维护了水域的安全稳定。

   一、突破原有管理体制,推动水警长远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创新思路,勇于突破,围绕水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下发《关于明确全市水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要涉水单位的通知》,将全市船闸、港口和船厂等84家涉水单位、水域相关场所纳入水警管辖范围。针对沿江沿河涉水企业发展迅速、内河航运十分发达、货物运输繁忙、人口流动频繁、水域治安情况比较复杂的实际,水警部门对沿江道路、重要涉水单位及长江水域实行了治安、消防、交通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会同水利、港政、海事、航道、渔政等涉水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联合巡航执法机制,综合治理水域违法问题。深化“警企联勤”,在重点企业设立电子巡更点,明确巡防力量每日赴企业检查、指导的次数,提升企业的安全感。全市各地水警,通过登船入户、企业走访、日常登记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平安共治理念,在重点水域、港区、码头、重点水利工程、涉水单位、场所、船舶聚集地发展治安志愿者159名,发动大家共同参与平安建设。

   二、创新警务运行机制,发挥水警最大效能。 全市水警部门按照水陆一体化管理的工作要求,推动警力下沉、警力前移,面向基层、立足实战,最大限度把警力压向水上公安执法执勤一线。改革后,执法勤务机构警力占支队总警力达87.2%,全面提升警力实战效能。制定下发《水上警务区民警工作流程》等规范性文件,灵活调整民警工作时间,推行错时、弹性工作制,根据船民和涉水群众活动作息规律,实地登门拜访、“站高峰岗”,将湖区等广阔面积水域分片包干、联勤联动、网格化管理。树立警力跟着警情走、全局一盘棋的理念,实行“大治安大刑侦”警力调度模式。遇有突发性事故、群体性事件、重大集中行动、或重特大刑事案件,启动由分管治安或刑侦的支队领导任总指挥,相关业务大队牵头,分梯队抽调支队警力参与工作的警力调配机制,充分发挥了有限警力的最大效能。

   三、提升全警能力素质,展示队伍良好形象。 全市水警部门始终坚持“向队伍管理要战斗力”的原则,通过“三个强化”的治警举措,着力培育民警忠诚奉献、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职业道德,增强民警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民警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民警工作热情。正视水警队伍在执法办案中存在的不足,盯牢警情处置、受案立案、财物进出、人员审查、卷宗评析5个关键环节,组织开展民警讲坛、以案释法、一案一学、观摩交流、师徒结对、旁听庭审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了民警执法水平的提高。强化水陆一体化运转,分批将民警派往陆上业务量大的派出所随岗培训,重点加强民警执法办案、调处纠纷、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水上救生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派出所一线接处警民警参训,通过封闭集训,促使民警全面掌握基础救援救生技能,熟练使用救生绳、救生圈、浮标等器材,进一步接处警民警水上救援救生警情处置能力。目前,参训民警中有9名同志还获得了《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扬州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