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合作社养水蛭“养”出5项专利

18.03.2016  12:30
        日前,靖江市斜桥镇明星水蛭专业合作社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建成后养殖规模将达到800亩。
        最近,明星合作社养殖的水蛭,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由于养殖的水蛭品质好,产品受到市场青睐。每到收获季,各地客商等在塘头,争相付款抢购。
        “水蛭成熟期短、价格又贵,每条能卖3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侯君说,水蛭是实实在在的“软黄金”,亩均效益已突破4万元。
        从2012年开始,侯君从苏州等地引入药用价值最高的水蛭品种,在斜桥镇井兴村进行养殖。刚涉足这个陌生领域时,侯君手头仅有少量养殖参考资料和技术介绍,很多养殖方法靠他自己摸索。
        人工养殖,首先要解决水蛭“吃饭”问题。刚开始,侯君听人介绍水蛭幼苗应该吃螺蛳,便买来螺蛳撒向池塘,结果水蛭苗生长的差别异常明显,同时幼苗总量也越来越少。侯君蹲在池塘边研究好几天,发现水蛭苗居然被螺蛳吃掉了。再后来,他把螺蛳壳粉碎,并在池塘水底、水中和水面分别放置造型独特的水蛭投料台,确保水蛭苗在每个地方都能吃到食物。
        池塘环境是人工养殖水蛭的关键。合作社采用网箱无土架空的养殖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人工隔离土壤,减少水蛭病害。合作社自主设计的“宽体金线蛭池塘网箱”、“宽体水蛭养殖装置”让水蛭培育成活率上升到五成以上,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一大截。
        爱动脑筋、爱好发明的侯君还独创了“水蛭干品加工方法”、“防水蛭逃逸装置”,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在靖江市农委指导下,明星水蛭专业合作社将7项“独门绝技”整理成册并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今年春节前,“水蛭干品加工方法”、“防水蛭逃逸装置”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宽体金线蛭池塘网箱”、“宽体水蛭养殖装置”、“水蛭投料台”3项创新设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