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六合浇灌最美“茉莉花”

22.10.2015  09:29

  水利建设造福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  

  新华报业网讯 到金牛湖踏秋,去龙袍吃汤包,走进巴布洛看花的海洋……今年国庆黄金周,南京市六合区乡村游火了。光一个小小竹镇,假日期间就涌入24万游客。

  细数六合好去处,大多有一个共同特征——有水,要么绿水绕青山,要么水库嵌其间。区委书记谢志成说,六合巧做“水生态+”这篇文章,精心打造“水秀六合,生态福地”。

  “中国有56个民族,六合有56座大小水库,穿城而过的滁河就是‘母亲河’。”六合区水利局局长杨少宝风趣地介绍,江河湖库齐全,蓄水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小库塘148个,如此优越的水资源禀赋在全省都不多见。

  地势南低北高,地处江淮分水岭,汛期南涝北旱,是六合水利人的家常便饭。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把水利建设提到战略高度。近年六合区投入30亿元,重点建设长江干堤和滁河干堤,除险加固境内水库等。确保水安全,六合人没有忽视水生态、水景观。一项水利工程竣工,往往是“堤成、林成、景成”,为六合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乃至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

  六合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借此打造的乡村旅游“六朵茉莉”,是该区的特色品牌。杨少宝介绍,六合正是依托山水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大泉人家、长江渔村等为代表的一批美丽乡村。走进大泉人家,但见湖面波光粼粼,杉林矗立水中,小岛曲径通幽。自2011年以来,小型农水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等多个水利项目密集投放在大泉湖及其周边,改善了水生态,引来了观光客,大泉湖也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生态景区。

  再看“长江渔村”。以前人们来龙袍街道,为吃一笼正宗蟹黄汤包,现在还必去长江四桥北岸的茫茫芦苇湿地。“发掘黄天荡古战场的历史文化,整固江堤的同时建成龙袍滨江省级湿地公园。”龙袍街道党工委书记宋建兴奋地告诉记者,食客变游客,从“半日游”到“一日游”,让小小长江村人气爆棚,一个汤包季能引来百万游客。

  水生态“”变,老百姓感触最深。库容近1亿方的金牛湖水库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人工水库,也是南京的备用水源地。记者采访时,附近村民个个夸——“这库里的水,舀起来就能喝!

  “每一处水库湖荡都是一个风景宜人的旅游度假区!”六合区旅游局旅游开发科的王玉琦说。变化得益于超前规划——几年前六合委托扬州大学编制了《水文化水景观与水旅游规划》,把星罗棋布的江河湖库串珠成链,让待字闺中的水资源流金淌银。

  水生态+美丽乡村,还“”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硕果。位于六合区横梁街道的林牧村,有一个东方红水库,库区原来就是一大片荒坡,杂草丛生。如今,畅通的沟渠闸站和路网吸引了投资者。南京绿航生态园董事长戴红卫介绍,依靠大水库,2000亩生态园灌溉排涝有保障,亩产千斤猕猴桃,亩均效益3万元!竹镇的富硒米基地、金牛湖的有机鱼……优越水生态,让一处处种养殖基地转型农业旅游,“”出了六合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的好风光。

  水生态叠加城市建设,催生城市品质提升。滁河穿六合雄州城而过,原来是条臭水沟,如今垂柳依依、碧水荡漾,每天晚上河堤广场都是散步跳舞的市民,居住区、商业区加快向河边集聚。六合区水利局高工周志清介绍,雄州街道是国家江北新区副中心,围绕穿城而过的滁河精心规划,每个标段都设置不同人文主题,打造开放式亲水河岸,造景观,聚人气,一个江北新区的“城市客厅”初具雏形。

  近几年,近至邻省合肥远到边陲新疆,各地水利人都来六合学习“水文章”。国家水利部领导参观后评价:滁河六合段每个节制闸工程都是一个水利风景区!

  本报记者 王世停 顾巍钟 本报通讯员 孙宇瑾 金世凯 黄辉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