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消费热炒"概念" 重口感轻外观,最明智

17.03.2016  11:17

  中国江苏网3月17日讯  高端精品水果、产地直供水果、品牌水果……从前几年“摆不上台面”的夫妻店到现在的精品店,锡城的水果店越开越多,而且一改“乡土气息”,连锁 水果店不断抢占小区市场,旨在拿下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水果消费热炒“精品”概念的背后,有哪些值得消费者引起重视?本报记者对此作了探访。

   市场观察

   水果市场“雾里看花”,“精品”身价大增质量不见得同步

  惠山区万达广场附近一家主打“产地直销”概念的水果店内人头攒动,因为价格便宜,销售量也跟着上来了,目前日营业额达到了3万元左右。店长王先 生介绍,该品牌是全国连锁的,统一由总部在产地采购后配送,属于“精品水果大众价格”,以跑量为主,可以做到零售价格和在无锡水果批发市场同价。

  这家店里,苹果3.5元/500克,火龙果8元/500克,相较临近的另一家小水果店,价格确实便宜一些,但进口车厘子价格达120元/500克,而同样的货朝阳批发市场网上公布的零售价格才70元/500克。

  近来,褚橙火起来了,市民为了“皮薄肉细”的吃口也舍得多花些钱,尝尝橙子中的“爱马仕”。但是,这也给了水果商家“山寨”品牌水果的机会。

  看上去个头不大的,颜色偏淡黄的橙子几乎都打着“褚橙”的牌子;一些没有打出招牌的商家也不甘示弱,顾客进店后,商家都会介绍:“这个就是现在 流行的褚橙,很甜的。”而这些“褚橙”的吃口相距颇大,有些皮就很厚,有些肉质并不细腻,有些水分不足。而电商平台更“夸张”,输入“褚橙”搜索,“云冠 褚橙”“正宗云南褚橙”“湖南麻阳正宗褚橙”……品种繁多、真假难辨。

  一家水果连锁超市目前在锡城已有7家直营店,凭借主打的“精品水果”招牌,在周边的苏州、常州等地已招揽了不少加盟店。店内工作人员介绍,店里的水果大部分是进口的,也有部分是国产的,总之,全部水果都是“精品”,走的是高端路线。

  记者比对后发现,“精品”水果的价格较普通超市翻了好几倍。一般超市10元/500克的苹果,“精品”店里要30元/500克; 普通店里几元钱一个的橙子,“精品”店里挑18个打包,一盒售价近百元。不少购买过的市民表示,“精品店的水果看着干净,有食欲,但真吃起来也没感觉好吃 很多”。

   业内分析

   单品或“产地直供”,但大多数品种还依赖批发市场

  “顶多有一两种单品水果可能是从产地拿来销售的,绝大部分水果还是依靠市场平台提供的,产地直供几乎不可能”,朝阳水果批发市场负责人谈到“产 地直销”水果店时表示,“那些标注产地直供的水果店也是打噱头,实则考虑到货运的成本、损耗等情况,还是从周边批发市场进货的”。

  而针对“产地直供”水果店中大部分水果价格的确更低的情况,该负责人解释:一种是压缩赚头,靠走量拉动利润;还有一种是规模化经营后,进货量大,进价便宜。商家拿货后再自己做分级包装销售,这样即便售价低,利润空间还是有的。

  “像我们这么大市场的运作能力,还会出现个别水果因采集不全而断货,更不要说单体水果店了”,该负责人说,光是苹果产地就有新疆、甘肃、辽宁、河北、陕西、山西、山东、云南、四川等地,到了丰产时节,全国各地都有水果等待批发,单个商家怎么可能周转得过来?

  山寨品牌水果在等级、品种上打“擦边球

  品牌水果质优量少价高,深得消费者青睐,惹眼的市场表现使品牌企业获利丰厚。但创建一个有口皆碑的品牌非常不易,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等。如此成本巨大、战线又长的事一般的水果销售商是没有“资本”尝试的,但相对来说,“山寨”的成本就太低了。

  据悉,目前锡城市场上就有一些不诚信商家在仿冒品牌水果,以次充好。比如,将菲律宾的凤梨标注为台湾凤梨,将海南芒果当台湾水仙芒销售,将国产 脐橙冒充成美国脐橙。还有一些是在等级和品种上打“擦边球”。例如佳沛猕猴桃在绝大部分市民心中就是“新西兰”猕猴桃的同义词,售价高、吃口好,商家也一 直是打着这样的旗号销售。但实际上新西兰猕猴桃已很少,绝大部分市售的是从意大利进口的。有些商家将低一等级、吃口稍弱的品种“包装”成等级高的来卖,消 费者往往被坑。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已注册的品牌水果,例如褚橙、农夫山泉17.5°橙等,到正规批发市场销售时都需要代理商提供委托证明,但在零售领域对此就很难控制了。

  果面质量加大了精品水果的利润空间

  “精品”水果店主要重视水果的外观,挑选果面质量高一点的,同样吃口的价位就提得高。比如其实有些橙子看着脏,其实吃口很好,店家买回去擦灰洗净,就摇身一变成了高价水果,这里面的利润空间就很大。

  据了解,像天惠超市这类的水果店利润率控制在25%以内,一般是20%-25%,主要靠走量来拉动。一般水果店从批发市场到零售环节的利润率是30%-40%;而“精品”水果店的利润率至少要达到40%。

   消费建议

   不要被水果外表“迷惑

  面对复杂的水果消费市场,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层面已在打造“品牌诚信市场”,但零售方面还得靠自律,市民想买得放心,去大超市可能会保险一点。购买时可以索要发票,以便日后维权;对于自称“进口”的高价水果,还可以要求出具相关身份证明。

  业内人士还提出了“水果打假人”的概念。因为“职业打假人”的存在,其他商品的整体市场情况已比以前规范很多,如果水果市场也有打假人,或许情况会有好转。同时,业内人士建议,“关注口感而不是外观,是最明智的选择”。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