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巡礼——生态水城 美丽淮安

22.10.2014  12:34

生态水城 美丽淮安

淮安,是一块漂浮在水上的土地。纵横交错的水网和浩淼无边的湖泊,把淮安大地滋养得钟灵毓秀,美丽宜人。

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老的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盐河穿城而过,铸就了淮安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淮安,是一座充满水之灵性的东方水城。清安河、文渠河、大寨河、苏州河、小盐河、丰收河、跃进河等90余条中小河流遍布城内,水网密布,水系纵横;钵池山公园、楚秀园、樱花园、白鹭湖公园及古典园林清晏园、勺湖公园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间。

2001年,淮安市委市政府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淮安水利正式接管城市涉水事务,从此拉开了城市水利建设的序幕。

多年来,在省水利厅、淮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淮安水利人紧紧围绕“绿水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充分挖掘“四水穿城、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城市水利建设为城市防洪保安服务,为彰显城市魅力服务,为人水和谐、科学发展服务,坚持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统筹发展,高品位规划、高起点立意、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重点实施“水畅”、“水活”、“水清”、“水景”四大工程,累计投资约30亿元。尤其是近3年来,围绕“一湖三河”实施以“三闸三路”为重点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总投资20亿余元,着力打造安全、生态、秀美、靓丽的城市水环境。

如今的淮安,水将城绕、城把水抱、人水相亲、生态自然!

水安全篇

淮安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城市,全市约有80%的国土面积处在设计洪水位线以下,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如何加强城区河道泵站综合整治、保障城市水安全是摆在淮安水利人面前的首要任务。


淮河入海水道总渠立交枢纽

为加强防汛工程建设,保障城区度汛安全,淮安市水利局先后对主城区25座排涝泵站进行改造扩建,排涝流量由原来的57m3/s扩大到了170m3/s。近年来,在人口居住密集区、重要商业区等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基本达标的情况下,重点推进生态新城区、城南新区、开发区新港化工区排涝泵站扩建,建成了板闸泵站、福田泵站、韩侯泵站、窑汪泵站、团结泵站。为解决主要排涝河道过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共对41条、总长334公里的排涝河道进行拓浚,并新开河道20条,总160多公里。通过拓宽过水断面、优化河道走向、改善流态,保证整个城市排涝“主动脉”畅通。同时,对主城区25座泵站的引河和苏州河、洪福河等河道进行清淤,确保“毛细血管”发挥正常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河道排涝能力。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淮安水利人终于将一个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旧城改造成了一座面对20年一遇的洪水仍可高枕无忧的新城,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广大市民生活提供了安全的水利保障。

水景观篇

水乃万物之灵,“水生城之态,水筑城之形,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淮安作为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盛的古城,不仅要保证水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水的灵性,让“”成为城市的标签和灵魂。

里运河是横穿淮安城区的一条古老河道,两岸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长时期以来,两岸的工厂企业和居民区挤占河道,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把原本漂亮整洁的河道挤占得零乱不堪。为建设“绿水城市”,打造适合人居的水生态环境,让千年里运河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淮安市按照分步治理的原则,加快了里运河城区段综合整治步伐,在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框架下,开展了水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突显了里运河的水生态环境效益。

2002年市水利局多次组织拆违行动,拆除沿河乱搭乱建的房屋和店铺,清理运河沿岸垃圾。2003至2008年建成了以清江大闸为中心的中洲公园、里运河风光带,修建了跨河大桥越秀路桥,发展了两岸交通。

2008以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为扮靓里运河提供了契机,通过截污导流、清除淤积多年的河道底泥、拆迁沿河两岸迎水面居民房屋,全面改善了河道水质。


南水北调清水廊道

2010年实施的里运河景观提升工程采用了造景与水利工程相融合的方式,本着滨水公园建设与实时防洪并重的原则,使里运河景观与防洪两大功能有机结合。如今,已经完成的里运河八亭桥至板闸立交段的大型滨水公园,人文景观与悠久的里运河水文化底蕴相得益彰,“碧水、蓝天、景美、人和”的城区水环境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建的里运河控制工程通过在城区段里运河两端兴建工程,在汛期可御淮河洪水于主城区之外,非汛期可保证城区段里运河有一定的景观水位,使城市与水亲密结合,打造水韵城市,充分展示运河之都的特色景观。

如今的里运河,南有号称亚洲第一的水上立交,西有以清江浦为中心的精品风景区,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芳草鲜美,夜晚流光逸彩,美仑美奂,已成为市民晨练、节假日休闲放松的绝佳场所,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名片,清澈流动的水体是公园的灵魂。为了将公园水体变为人们观赏游览的景点,2005年以来,在抓好流域河道城区段水环境治理基础上,市水利局逐步实施了钵池山公园、楚秀园、清晏园、森林公园、石塔湖公园及樱花园等六大公园的活水贯通工程,以自流这种绿色方式进行互通,实现水少可补、水多可排、水脏可换的公园活水目标。如今的淮安,条条河道水流清澈畅通,座座公园水体内外相连,公园周边地区水环境也大大改善,形成了水系沟通、水流畅通、水质改善、堤岸优美的城市水环境,公园已然成为淮安旅游观光、市民休闲的一到亮丽风景,赢得了广大市民高度赞扬。

水文化篇

淮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文明与兴盛,和水有着深厚的渊源,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从大禹治淮锁水怪,到吴王夫差开邗沟,从东汉至明清的洪泽湖大堤修筑,到近现代淮河治理、南水北调、城乡水利……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淮安独具特色的水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水文化遗产。

淮安有着丰富的水文化遗存,如漕运总督遗址、常盈仓遗址、清晏园、康熙乾隆二帝碑刻、明代清江正闸、越闸以及《漕船志》、《漕运通志》、《淮关统志》等数十种与运河有关的古代文献。这些实物遗址和文献资料记载着淮安地区的悠久历史,凝聚着先人的辉煌创造,镌刻着水利人的执着追求,既是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淮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安市区大闸口段水文化遗存较多,历史久远,如清江大闸、若飞桥、御码头、南船北马古碑文等。为充分展示这这些古迹丰厚的水文化底蕴,市水利局于2003年投资兴建中洲公园,公园四面环水、地势狭长,主体建筑群以仿明、清风格为主,与周围的古迹相适应,成功展现了当年南船北马、繁荣昌盛的漕运都市形象。


里运河景观提升工程

江南河道总督署是我国最早专设的、清代全国最高的治水机构,其旧址位于市区有“江南第一园”之美誉的清晏园内,设立于清康熙十七年至咸丰十年,共183年。咸丰十年,总河督府毁于战火。为重现当年最高治水机构,淮安市水利局实施了河道总督府复建工程,该工程以《光绪淮安府志》所绘总河督府全图为基础进行复原,工程总投资1.5亿元。复建后的河道总督府将作为淮安市水利博物馆使用,集中反映淮安古今水利建设成就。

为充分发掘淮安水文化的深厚内涵,凝练淮安传统水文化精髓,推动淮安水文化建设,2011年以来,淮安市水利局编制完成了《淮安市“十二五”水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并先后开展部分水利遗产申报市级文保单位、撰写淮安水利赋、评选淮安十大水文化工程、编印淮安水文化遗产名录(第一辑)等水文化工作。

如今的淮安城在水的映衬下,运河之都、生态水城的名片越打越响,慕名前来淮安观光旅游的外地客人越来越多,淮安正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投资热土!

路在脚下延伸,未来仍需开拓。

淮安水利人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地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洒在水利事业上,洒在淮安大地上。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迎着新时代的朝阳,淮安水利人满载着希望,乘风破浪,高歌奋进,驶向更加光明美好的远方。(供稿:省水利工程建设局 淮安市水利局  责编:陈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