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局长座谈会精神系列报道三

02.06.2017  21:26

科学治水  依法治水  精准治水

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保障

为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局长座谈会精神,苏州市局及时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组织专门学习,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举措。

加强顶层设计 精心谋划治水管水思路

多年来,苏州市局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底线思维,确立目标指向。

坚持规划引领,实行科学治水。坚持“多规融合、规规有水”,将水资源论证作为区域建设规划的限制条件。不断完善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河网水系等治水管水规划,拓展涉水规划内涵,与环境治理、生态红线、湿地保护等规划环环相扣,形成了完备的涉水规划体系。

坚持法治先行,实行依法治水。在全国率先出台《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投入生态补偿资金近30亿;先后出台《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苏州市排水管理条例》等20余部法规,构成了较为完备的水法规体系,加大管理执法力度,使法规真正落到实处,今年还将结合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启动《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修编。

坚持信息化提升,实行精准治水。实施“无人机”巡查监控,实现像交通管理道路一样管理河道,像国土管理土地一样管理水域。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启动苏州水利水务信息调度中心建设,实现涉水工作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运行调度、决策指挥一体化。

做好五篇文章 初步确立水生态文明格局

保障水安全。长江、太湖堤防达到50~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城镇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农村圩区防洪达标率达到98%。建成“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全市供水能力的60%具备深度处理工艺,实现水源地水质达标、自来水普及、区域供水覆盖、龙头水水质合格 “四个百分百”。

保护水资源。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总量“三条红线”,连续9年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居全省前列。最近三年多来,全市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000多家,节水型企业覆盖率65.8%,全市四星以上宾馆、50%以上学校、70%以上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率先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建立用水审计、合同节水、用水大户挂钩联系制度。

修复水生态。大力度建设环太湖、北部沿江、中南部湖荡湿地保护区,自然湿地保护率上升至54%。划定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区26.45平方公里,全市建成生态河道957公里,多种形式生态护岸850公里。

治理水环境。围绕截污、清淤、活水、保洁“四个环节”,治理黑臭河道,实施“自流活水”工程,城区河道水质从Ⅴ类、劣Ⅴ类提升至Ⅲ至Ⅳ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5%;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380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治理率达75%以上,重点村、特色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传承水文化。建成备受市民欢迎的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以大运河成功申遗为契机,拓展平江河、山塘河等遗产项目,实施古桥、古井保护,开展背街水巷改造。启动实施苏州名城水文化馆、苏州水文化公园建设,建成太湖水利展示馆等多个水文化科普教育场馆,累计建成6个国家级、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8个镇(街道)、155个村获评省级“水美乡村”。

致力重点突破 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该市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动员部署会,第一总河长由市委书记周乃翔担任,代市长李亚平任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和分管水利副市长担任副总河长。34条(座)流域性、区域性骨干河道、清水通道和跨界市管湖泊分别由18名市领导担任河长。

实行“一河一牌”。根据《方案》,市河长制覆盖所有河道、湖泊,建立四级河长体系,编制《河长制工作手册》,确保各级河长能及时认河、巡河、治河、护河。

实行“一河一策”。年初,市政府把治理40条城镇黑臭水体列为2017年度实事项目,并将持续跟踪督查,不断提升整治实效。根据每条河道黑臭成因,统筹考虑工程措施,对黑臭水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和生态环境实施“一河一策”综合治理。

实行“一河一主官”。根据《方案》,我市逐步建立完善党政领导、河长主导、社会引导、部门联动、上下共治、长效管护的工作机制,每名市级河长安排一名河道主官协助河长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密切工作联系,保证河长布置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围绕重点任务 抓紧实施五大治水工程

结合“两减六治三提升”“三优三清三提升”等省、市重点工作,加快实施治水工程进程,确保重点工作落细,重大项目落地。

实施运河堤防加固工程。总投资100亿,确立“2+N”功能定位,把防洪保安,生态环境,遗产保护,文化旅游,健康休闲结合起来,在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的同时,打造苏州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实施城区清水工程。计划2-3年内将城市中心区约100平方公里范围河道主要水质指标提升至Ⅲ类,重要河道水体透明度成倍提升。

实施阳澄湖综合整治工程。到2018年末,确保阳澄湖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湖体及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实施黑臭河道治理工程。今年计划整治黑臭河道不少于40条。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到今年年底前,实现重点村、特色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以上。

坚持创新引领 夯实治水管水工作基础保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苏州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体制、文化优势,为治水管水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人才支撑治水专业化。引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工作,举办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班,常态性开展水生态文明、水政执法、泵闸操作工等各种形式专业培训,多人入选江苏省水利厅“111”人才库。

队伍建设支撑治水长效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市委巡查意见,优化整合局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职能,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举办局系统中层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和工作交流讲坛,增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体制支撑治水协同化。率先实行水利水务一体化,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确保“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着落”。(供稿:苏州市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姚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