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城”系列报道四

14.02.2016  18:59

十年时间,能做多少事?对于一个人而言,可能是成长和改变。但对于流淌了千年的秦淮河来说,这十年,却如同魔术一般——借助大规模引江调水,将曾经受到污染的秦淮河重新变成了旅游生态轴和城乡发展新动脉。

引江调水十年,我们履行自己的庄严承诺,改善了南京秦淮河的水环境。”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负责人语气坚定。

顺应民心要治水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更是一条闻名世界的“文化河”。千百年来,它搏动着文化的心脉,哺育了金陵之都的文明。然而,随着城市污染日趋严重,秦淮河除了雨水集中的季节,河水时黄、时红、时绿。一时间,秦淮河治理成了南京城市讨论的热门议题。

秦淮河的水环境究竟该如何整治?“流水不腐”秦淮河水利人给出答案。采取合理利用冲污及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法,增加河道水资源量,加快水体有序流动,利用水的自净功能,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而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从地图上看,长江、秦淮新河和秦淮河三条主要河流相交,呈“”字形,并且存在自然水位差。“让长江水从秦淮新河进入秦淮河,对秦淮河的污水进行稀释和冲洗,最后经三汊河口闸再次流入长江。

让秦淮河重新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提出这样的战略目标。2005年7月22日,秦淮河引江调水正式启动。当日,滔滔江水奔腾涌入秦淮河,补给秦淮河的水源。仅第一个月,秦淮河就“”长江水近1亿立方米,相当于20个玄武湖的水量。引长江水为秦淮河“洗肠”的线路长约40公里,将沿线水体置换一遍的时间大约5-7天。

精细管理巧引水

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武定门水利枢纽与地处秦淮新河入江口处的秦淮新河水利枢纽,是秦淮河流域防洪、排涝、灌溉的重要骨干工程。而如今既要确保流域的防汛安全,还要根据情况,主动调度秦淮新河泵站和武定门闸运行,抬高秦淮河上游水位,改善调水沿线水质。要同时实现这两项目标,离不开精细化管理的支撑和保障。

引江调水中最大的困难是“小马拉大车”,即工程严重超设计工况运行,枯水期抽水经常超过4米的扬程远远高于设计扬程2.5米,极容易导致水泵叶片断裂。面对困难,管理处一方面通过更新轴承,更换叶片,引进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等减少损伤;另一方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强化对设备的维修管护。如何管理好、维护好水利工程,发挥好工程的长远效益,一直是秦淮水利人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管理处从制度、经费、人员、考核等多个方面着手,努力让工程管理达标考核向“国家级”迈进。

清洁的长江水调进秦淮河了,不能再让漂浮物污染了水质。管理处的打捞队员们每天都在秦淮河上来往穿梭,一忙就是一整天,若遇到重要时间节点,还得实现“动态”保洁。2013 年年底,管理处投资40多万元采购打捞船一艘和设备一套,进一步提高杂物打捞效率。

十年运行复清水

现在,在内、外秦淮河沿线,河道碧波荡漾,两岸花红树绿,“朱楼映碧水,画舫泛碧波”的意境再次重现于世。“消失的鱼儿和白鹭又重新回到这里,连多年不见踪迹的鸬鹚也飞回秦淮河畔过冬了。”家住秦淮河畔的市民高兴地说。

据统计,从2005年7月22日至2015年7月22日,秦淮新河水利枢纽共开机运行940天,运行85 348.85台时,抽江水30.9亿立方米;秦淮新河闸开闸引潮129天,引水4.46亿立方米;武定门闸为外秦淮河引换水开闸3 619天,引换水量124.75亿立方米。

调水实施过程中,省、市水环境监测部门和管理处水文站共在调水线路上设置了9 个水质检测点,并派出几十名巡检人员每天观测水量、水质变化情况,以每个月不少于两次的频率抽查各类指标。目前,秦淮河水质明显改善。

2008年11月3日,联合国代表向南京市颁发了“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秦淮河治理已成为全世界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一本“教科书”。近些年,在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期间,管理处参与保障秦淮河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均好于往年同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肯定,青奥会环境保障与应急指挥中心还专门发来感谢信。

如今,秦淮河沿线已成为一条集古迹、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线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已再次成为现实。(供稿:省秦淮河管理处   张宛如、陈大卫、李倩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