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城”系列报道一

13.01.2016  10:47

编者按: 以水定城,水美城兴。近年来,江苏水利践行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城市水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先后有9个城市成为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镇江市入选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为宣传城市水利建设成果,推广先进经验,省水利信息中心组织了“水与城”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千年古城江苏扬州,本着‘治城先治水’的理念,通过清水活水工程和恢复土地自身蓄水功能,大大改善了过去一遇大雨,主城区就内涝严重的情况……”2015年8月8日,新闻联播以《江苏扬州:治城先治水 活水流起来》报道了扬州“清水活水”工程以及打造“不淹不涝”城市的经验和成果。经过5年努力,扬州“治城先治水”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主城区实现了活水全覆盖。

治城先治水”:全城共识,顺应民心所向

水是城市之源,更是扬州城市的发兴之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扬州的水管理,特别是城区水管理留下了不少欠账。硬化面积增多、径流加大,加之老河道填埋较多,城区水系打乱,河道自然排蓄能力削弱,地下管网建设又不到位,强排能力不足;城区主干河道补水不足,流动不畅,水生态遭受到严重破坏……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之患,百姓心头之痛。

2010年7月,一场暴雨来袭,金湾路、西区大润发、完美路等处一片汪洋,网友争晒“水漫扬城”的照片,并戏称“到扬州来看海”。

水患不除,扬城不安。扬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调研,形成共识:水,是城市最基础的设施,是扬城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必须把“治城先治水”放在优先突出的位置,并且明确了“外防、内排、活水、治淮”八个字的治水方略。

2011年,把扬州建成“不淹不涝城市”第一次写进了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幸福工程“1号文件”。随后每年的“1号文件”,都把“治水”摆在民生实事工程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启动不淹不涝城市建设,全面启动“清水活水”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将洪水挡在城外,把积水排出城去,把活水引进城里,把雨水蓄积下来,把污水整治干净。   

清水活水”:疏通城市脉络,让水活起来

扬州城区北高南低,历史原因造成不少河道水系断头,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沟通水系,引入活水。”市水利局副局长俞长健介绍。他举了新城河的例子,这条城市西区的主干河道,加上念四河等5条支流,6条河道全部被列入市区必须整治的8条黑臭河道之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流量不够,不能满足正常的生态用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让扬州城区的源头活水——高邮湖、邵伯湖水进入扬城,首先要通过扬州闸引进活水进入古运河,再通过黄金坝闸和便益门闸引流进入瘦西湖,然后,通过地下顶管至平山堂泵站上输至沿山河,最后经沿山河各闸站送达宝带河、新城河和赵家支沟,实现古运河以西主城区9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长140公里的35条河流活水全覆盖。

2014年,扬州闸、黄金坝闸和平山堂泵站等重要的节点工程陆续开工,并于2015年相继建成,标志着市区“清水活水”工程取得决定性进展。   

开闸、通水!”今年6月30日,蜀冈西峰脚下的平山堂取水泵站试通水,清澈的瘦西湖水首次流进了沿山河,首次实现了瘦西湖水系与西部水系的“牵手”。这次历史性的“牵手”不简单,意味着较短时间内,可将污水区域河道换水一遍,扬州主城区活水成功实现全覆盖。

新城河终于变清了。”在新城河附近居住多年的市民向先生和邻居高先生走在整治后的新城河边,不由的发出感慨。

不淹不涝”:既是民心工程,又是良心工程

今年6月主汛期,连续三场大雨,城区无积水;7月、8月暴雨接连不断,其中8月的一天,几小时之内主城区降雨量达138毫米,创下今年以来最大日降雨纪录,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记录是:1965年以来8月份最大的一场降雨。水利部门深有感触地说,那一天相当于14个瘦西湖的水量一下倾倒扬城,如果没有近年来大力推行“不淹不涝”建设工程,后果将不堪设想。

积水扰民、雨水漫城,是近年来困扰全国各地的一道大难题。水患如何治? 2010年,经历了大暴雨之患的扬州人拉开了建设“不淹不涝”城市的“帷幕”。

扬州市组织编制了《建设“不淹不涝”城市行动方案》,提出逐步完善市区排涝设施,基本建立主次干道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提高新建道路排涝标准的工作目标。市区两级以主要积水路段整治为突破口,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了50多个积水点整治工程,完成总投资6.5亿元。

数年坚持,将功夫花在看不见的“地下”,这样做值不值?2012年11月,市委书记谢正义在《做客中央台》栏目中给出了答案:城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做好城市下水道,虽然大家看不见,但却是民心工程和良心工程。

5月16日,《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现场,蓝皮书课题牵头人、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谈到宜居扬州,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指标——在2014年度,扬州排水管道密度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不淹不涝”城市打造,已经成为宜居扬州的重要加分点。(刊登于《新华日报》作者:扬州市水利局 周晗 傅桂明 徐敏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