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江苏警方水上公益打捞队:“大江捞针”破碎尸奇案

07.05.2015  10:37

打捞队员用担架将死者抬上来,尽力减少尸体损伤。

龙虎网讯 孩子溺水了,遗体不知去向,他们潜入水底仔细搜索,用担架把孩子从水底抬上来,不损一丝遗容;凶手杀人碎尸,尸块抛落黄浦江,国内多支打捞队打捞多日无果,他们紧急赴援,根据水面油花,“大江捞针”般找到了尸块,帮警方破了碎尸奇案……默默地做着这些,他们不向当事家属或单位收取一分钱,他们就是江苏省高邮市公安局组建的省内第一支公益水上打捞应急救援队。日前,记者到驻地采访了这群勇敢无私的“捞尸人”。通讯员卞凯芳 仓小丽

公益打捞队向社会承诺 “不收取任何费用

慢点慢点,注意脚下水情,把孩子固定好……”在岸上人员指挥下,两名潜水员抬着担架,将一名溺水孩子抬出了水面。担架上,孩子紧闭双眼,除了脸色苍白外,并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不过,岸边的父母已失声痛哭,因为孩子溺水已经10多个小时了。

这是前两天发生在江苏省高邮市的一幕,而负责此次打捞的就是高邮市公安局组建的水上打捞应急救援队。“高邮地处里下河地区,每年因游泳、失足、投河等引发的溺水死亡事故不少,没有专业的打捞队。民间捞尸队开口要价,一次就要三五千元甚至上万元。死者的尸体要么找不到,或者找到了也因野蛮打捞而损毁遗容。”高邮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高长明说,2012年8月,该局以公安机关为主体、社会力量为依托,成立一支专业的打捞应急队,专门负责溺水等水上非正常死亡事件尸体打捞救助工作。同时,这支打捞队向社会公布“不收任何打捞费用”,由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保证队伍日常规范运转。

目前水上打捞应急救援队有专职队员15人,其中3人为专业潜水员,配备了水下机器人、皮筏艇、滚钩、强磁棒等专业设备。3年来他们坚持每周到不同水域实战训练,将高邮境内的主要水域的水情摸了个遍。“只要有条件,我们每次打捞都有潜水员下水,用担架将死者抬上来,尽最大努力减少尸体损伤,还死者尊严。”水上打捞应急救援队队长杨少俊说。“除了应急打捞尸体外,一些涉水刑事案件也需要我们的协助。”打捞应急队负责人高保来说。这支水上应急救援队多次出手,帮助公安机关破获大要案件。

屡破要案

让真相浮出水面

无色油花”牵出黄浦江碎尸奇案

2013年9月19日,高保来接到公安局长高长明的电话,让水上打捞应急队协助扬州警方侦破发生在宝应的一起杀人碎尸案。“当时,嫌疑人将受害人碎尸后,扔进了黄浦江,扬州和上海警方请了多支专业打捞队,已经打捞了10多天,但始终没找到被丢弃的尸块。”高保来说,接到这个任务,打捞应急队所有队员都感觉压力大,“我们只能试试看。

次日凌晨4点,高保来带着10多名队员出发前往上海。早上8点,和上海警方会面后,高保来查看了黄浦江上三个可能的抛尸地点。“这三个地点已被打捞过多次,我们能不能找到尸块,实在没底。”高保来是个爱动脑筋的细心人,他仔细研究水潮和水面情况,最终选了黄浦江支流横泾河作为打捞地点。

据嫌疑人交代,尸块是放在塑料袋里的,而且里面放了两块大砖头。一般来讲,这个袋子肯定沉底了,但随着尸体腐烂,袋内产生气体,袋子就会上浮,然后随着水涨水落的水流而向上游或下游移动。在确定水流的流向后,高保来让潜水员下水在前面摸,再派队员用滚钩在后面滚,展开地毯式搜索。

高保来是个爱动脑筋的细心人,搜索前他告诉队员们一个小窍门:“注意观察水面上的油花,在光下发出蓝紫色的或其他颜色的,是机械油;而没有什么颜色的,就是动物的油脂。”这招果然有效,当队员们搜索到此前被打捞过的一处200米外的区域时,水面上出现了无色油花,而且越来越多。队员们仔细搜索,很快在水下杂物中找到了一个黑色塑料袋,打捞上来一看,里面藏的正是尸块。根据这一尸块,警方确认受害人已经死亡,嫌疑人杀人碎尸有了铁证。

排除尸体沉河可能,揪出杀人真凶

还有一次,扬州警方接到报警,一男子称其女友从桥上坠河。“当时我们到现场进行搜索后,并没发现尸体。”杨少俊说,根据报警男子说法,其女友落水时手上拿着手机,可通过设备扫描,也没发现手机。

据此杨少俊判断,男子女友不在这里,他可能说谎了。警方对该男子再次进行审查,得知其杀人抛尸邵伯湖后,故意报假警扰乱警方视线。“打捞队给的结论,对案件侦破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据统计,高邮水上打捞应急队成立至今,已在省内、上海等地打捞出包括刑事命案等在内的尸体33具。

直面生死

依旧铁汉柔情

为筛选队员,三赴殡仪馆“练胆

打捞死尸,对于一般人来讲,听着都起鸡皮疙瘩,而高邮水上打捞应急队就专门干这个事,他们的队员受得了吗?“我们也是从惧怕到适应,一步步走过来的。”杨少俊告诉记者,打捞队刚成立时,队员都是从高邮市公安局的保安里面挑的,专找胆子大、会游泳的。不过,第一次打捞作业就让这帮平时自以为胆大的爷们露了怯。

龙虬境内一条干渠内发现一具浮尸,请立即前往打捞。”2012年11月3日,杨少俊和队员们从“110”指挥中心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迎接队伍成立后的第一次考验。然而,当队员们抵达现场,看到干渠内漂浮着的那具女尸后,却没有一个队员主动提出下水打捞。“大家都很害怕,别说下水了,看到尸体就往后缩。”队员赵建民苦笑着回忆。杨少俊以前在部队就干过潜水救援,在他的鼓励下,赵建民壮着胆子靠近浮尸,最终在大家帮助下一起将浮尸捞了上来。

第一次任务就出现这样的状况,打捞应急队负责人高保来意识到,解决好这个问题,得给队员们练胆。怎么练?他想出一个绝招,去殡仪馆。第一次,他让队员们一个个进入停尸间,找到指定编号的尸体,并用手机拍下编号。“一个人走进停尸间,真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赵建民说。这一轮训练,筛下去一批人。第二次去殡仪馆,难度又有所上升,不仅要拍下编号,还要拍下死者的面容。到了第三次,队员们则要一个个亲手将尸体推入停尸间。

三次去殡仪馆练胆,效果很明显,留下来的15名队员看到尸体再也不怵了。”杨少俊说,随着打捞作业次数越来越多,现在队员们已经习惯了这项工作。“大家心理上也接受了,把死者从河里捞上来,入土为安,这是在做善事啊!

不收锦旗,只收下老奶奶的13根黄瓜

如今,面对打捞任务,队员们已经相当从容。2013年8月31日傍晚6点,当地宋桥镇一名男童在鱼塘游泳时不幸溺水死亡。接到任务后,8名打捞队员携带水下探测机器人赶到,1名潜水员立即下水搜索,1名机器人操作手通过显示器观察水下情况。很快,他们发现了尸体。这时,潜水员徒手将尸体进行捆扎,随后由4名打捞人员驾乘2条橡皮艇,用担架将尸体抬上水面,运送上岸,前后仅用40分钟,遇难者家属含泪答谢。

虽然开展了多次救援,让不少家庭的亲人入土为安,可在打捞队办公室,记者没发现一面锦旗。“这是我们主动拒绝的。”高保来说,毕竟这不是什么喜事,人家还在悲痛之中,送锦旗不合适。

去年6月13日,界首镇一个孩子溺水死亡。打捞队连夜赶往事发地点,由于车辆无法进入,打捞队员们扛着装备步行半个多小时。孩子溺水的地点是一个从未来过的水道,打捞队员整整忙活了一夜,才将孩子的尸体打捞上来。孩子家人表示感谢,拿了两条烟给打捞队,被杨少俊谢绝了。眼看天亮了,全村50多名居民默默步行10多公里为他们送行,其中一位老奶奶,从自家地里摘下13根新鲜的黄瓜,一路跟着非要送给队员们。“我们不好再推却,为了不让老奶奶伤心,我们收下了,回来路上,大家都流下了眼泪。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于英杰 文/摄

 

来源: 扬子晚报   编辑: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