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气象科普充满趣味 ——江苏省气象局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纪实

22.03.2017  00:13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3月18日,江苏省气象局举办了“气象开放日”系列活动,为人民群众走进气象、认识气象,了解气象历史,普及气象科学知识,进一步了解“观云识天”主题内容搭建了一座开放平台。

  上午9时,随着第一波参观群众的到来,位于南京市北极阁的江苏省气象局立刻热闹了起来。业务大楼门口的平台,一排排介绍各种不同类型云朵的展板前站满了人,一个小学生感慨着,原来这些云有这么多的不同啊,不同的样子,连天气都会有区别。在气象探测仪器展示区,大家围着这些设备,纷纷咨询这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尤其是在雨量筒和风力仪前面,孩子们争相实验,体验气象科学的魅力。

  作为江苏气象的一张名片,这一天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也是同步免费开放。随着一条蜿蜒的雨花石栈道,走过古代气象历史人物群雕,再拾阶而上就看到了竺可桢铜像。一位爸爸在给孩子讲述着,这就是竺可桢,爸爸小时候课本上就学习过,是我们中国的气象学家。铜像的后方是北极阁古观象台,塔楼平台上有仿制的大型日晷、浑天仪等古代气象设备,平台地面上还篆刻着二十四节气表,许多人停留在这里,研究着这些节气算法。

  走过古观象台,就进入了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的室内展厅。这里汇聚的参观群众最多,馆内介绍了从古至今的气象发展历史,摆放了各类历史气象仪器。记者跟随着游览的人群,听着不断传来的惊呼声,“从古代到现代,气象的发展变化真大”,“没想到气象还有这么多的历史,真是了不起啊”。

  气象博物馆最吸引人的一套球面科学(Science On Sphere)大型视频播放系统。此刻播放的是整个地球的云系变化过程,整个室内都挤满了观看的群众,人们仿佛置身于太空之中,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体验着地球上的大气变化过程,重新认识生活中的风起云散。一场视频放完,好多人都意犹未尽,一位大爷连续看了三遍,还是一脸震撼,“这就是云啊”。

  享受完视觉盛宴,在小会议室,气象科普讲座也正讲到了精彩处。气象台的专家不再是严肃刻板的专业术语,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把云和天气的关系介绍给大家,台下的听众如痴如醉。

  另一边,一场寓教于乐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纸模拼接大赛正在紧张的进行中。24位家长带着24个萌娃,都在埋头研究纸模飞机的构造。在紧张的比赛中,孩子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学习了气象知识,家长都说来对了,让孩子得到了锻炼。赛后,记者采访了冠军一家,爸爸说,“为了比赛,我们之前在家学习了好多气象知识,同时还研究了人影作业过程,确实学到了很多。”孩子则是大声表示,“长大后我要当气象学家!”

  为了更进一步拓展气象科普力量,江苏省气象学会特别邀请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来参加开放活动,宣传大气象的生态理念。海洋与渔业局首席预报员黄祖英告诉记者,海洋与气象密切相关,海洋灾害很多都是由各种天气现象所引起的,我们希望通过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让人们更多的认识海洋灾害,了解气象知识。

   据悉,今年“世界气象日”期间,江苏省气象局将围绕“观云识天”这个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科普宣传活动。3月23日,省局将联合省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江苏,举办专题访谈。3月至4月期间,将组织“气象科普青年志愿者小分队”,结合江苏校园气象站建设规划工作,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指导小气象员进行气象观测试验;将组建科普演讲团队,开展科普讲座进社区、进乡村;组建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开展科技传播为农、为企业服务。